华为、海尔、百度、微众等巨头如何布局区块链?| 2019全球区块链(杭州)高峰论坛
5月17日,由杭州市金融办指导、巴比特主办的2019全球区块链(杭州)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
在以《深度解析:巨头布局区块链》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中,华为区块链架构师穆立昌、海尔海创链CEO张弢、百度度小满区块链负责人李丰、微众银行区块链负责人范瑞彬围绕巨头企业在区块链布局的优势与难点,责任与担当,定位与方向等话题展开了探讨。本场圆桌由网易副总编辑章丰担任主持人。
一、巨头在区块链领域正布局什么?
主持人:大家一定对巨头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非常好奇和期待,我们从华为开始,华为在中国是一家举轻若重的IT领军企业,这段时间也面临了很多的发展中的波折,同时也吸引了不同圈层和不同领域的人们对华为的关注,首先请穆总简单介绍下华为区块链的情况。
穆立昌: 华为区块链从2015年开始布局,2017年立项成立产品线,2018年3月份公测,2018年10月份发布商用,目前重点聚焦在金融和政务的大数据,包括溯源和供应链金融相关的领域,有一些项目在做孵化和交付。当然因为处于交付阶段,关于上市的时间,还有一些重量级客户,很多信息也不方便透露。总体来讲,华为区块链上是在构筑底层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层,上面的链码开发和行业应用都是跟我们的合作伙伴或者我们的客户联合交付的,所以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这是华为在区块链最近两年的重点布局。主持人:在中国,海尔是一家很有特点的企业,非常大的体量,但又比较强调从巨头转向内部创业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块链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未来在技术发展上,我们会重点在安全、性能以及互联互通方面,加大力度进行投入,我们希望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合作伙伴能够快速、方便的在链上构建区块链的行业应用。
张弢: 我先说下为什么要做海创链?我们2012年做了巨大的战略转型,海尔要从一家制造产品的企业转型为一个制造创业者、创客的企业,其中就是要把企业平台化,就是我们一直在提的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做了这个事以后,就相当于把海尔一个集团企业打散成两千家小微公司,等于把一个航空母舰变成一个联合舰队。做了这个事情,从管理上来讲,按照《区块链革命》作者的说法,你们海尔做的事情就是区块链在管理学中的实践,这是第一个大背景。第二个背景,海尔致力于全球第一个物联网引爆的企业,很可能2019年、2020年物联网时代到来,很多家用电器需要变成网器,需要互联互通。这是海尔的智慧家庭的战略,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智慧家庭实现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和满足用户多种多样的需求。
张弢: 多种多样的需求如何满足?第一是通过创业、通过创客,让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东西,第二是建立强大的生态圈,像我们讲很多东西自己是解决不了的,我们需要生态企业帮着做。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以诚信为基础的平台架构出现。主持人:它跟你作为两个公司主体结算?目前运行得怎么样?基于此,我们觉得区块链跟物联网可以进行很有机的结合,然后基于此成立了海创链,致力于用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帮助企业做生态化转型,由一个做产品的企业变成一个生态企业,这是我一直在做的,我们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做生态应用,这是当时做海创链的初衷。
现在已经做了很多区块链案例,但最具实践价的是以冰箱产业为核心的食联网生态中应用区块链,还有以洗衣机为核心的衣联网生态中应用区块链。
张弢: 对,它的生态收入是共同分享的。为什么要做这个事?因为海尔连续十年白色家电全球第一,现在每年有两千多亿的营业额,冰箱产业一千多亿,那你说再往上涨,在冰箱产品市场上的收入很难爆发式增长。但是食联生态的话,肯定是一个大万亿级市场。主持人:李丰总现在负责的度小满,是从百度分拆出来的,我看到巴比特对你的采访报道,有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区块链应用的落地三问:第一,为什么要用区块链?第二,区块链应用的收益?第三,收益如何评估?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困惑。你们在金融之前还尝试了很多其他行业的落地场景,以及金融和区块链结合,目前是怎样的状态?
李丰: 我们是去年8月从百度集团拆分出来,以前是百度金融,2016年正式开始做,之前是兴趣小组的形式。2017年开始做金融方面的尝试,但我们发现,整个落地场景,不管是金融还是非金融,在跟实体经济、实体业务结合的过程中,落地都有很大困难。主持人:我们知道微众银行牵头搞了金链盟,希望在区块链金融领域给行业一些建设和推动,请范总介绍一下微众银行的情况。为什么?因为传统模式,获客能力已经很好了,你想通过区块链这种并不成熟的技术,一下子改变它的底层架构,改变它的业务运行形态,其实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金融。
金融有其历史的壁垒,金融业务并不容易被颠覆,特别是一些传统的金融业务。所以我们自己做的金融业务,包括ABS,包括金融数据,其实切的是新金融,是传统金融外的东西,核心业务人家不会让你切,你也切不了。另一方面,在非金融场景,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但技术不成熟,导致业务收益并不明确,他们的感受是区块链也就那么回事,这让我们很尴尬。
所以现在我们的思路,就是把区块链作为一种工具,首先让它完善,另一方面找到合适的点,然后再切,而不是看到一个场景我们就尝试切,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范瑞彬: 微众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我们是从2015年开始筹建区块链团队进行区块链相关布局工作。这几年下来,我们在区块链领域所做的工作,可以概括为几件事:第一件事,我们一直在做一些区块链相关的应用;第二件事,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做应用的前提是得有一个好用的金融级水准的联盟链底层平台,就像我们做移动互联网移动APP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用的手机操作系统(比如Android、IOS),十几年前,移动互联网领域也没有Android、没有IOS,那时候移动APP开发是非常困难的。我们2015年做区块链应用的时候,也面临类似的困境,没有好用的区块链底层平台,所以我们就自己做了区块链的底层。
第三件事,做了底层之后发现还不行,因为区块链这项技术跟其他的很多技术不一样,区块链适合用在多方协作的场景里,多方协作就意味着多方能够一起接纳、认同和采用底层平台,这样大家才可以一起组链,构建上层的业务合作。所以我们想怎么能够促进协作?于是我们在2017年的时候联合业界合作伙伴一起把底层开源,希望通过底层平台的开源,让大家更方便的组链去促进上层的应用落地。
范瑞彬: 开源不仅是把代码和文档放到外网上,我们基于开源项目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构建开源生态圈,我们联合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比如媒体合作伙伴、培训机构、软件集成商、云平台服务商、科研机构、标准组织等等,一起来构建开源生态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们发现过往咱们中国自己的企业在很多领域丢掉了市场,有些是因为技不如人,但还有些并不仅仅是因为技不如人,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国外很多企业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产业生态和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国内企业单靠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去竞争是很难有优势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区块链开源生态圈的建设,和众多合作伙伴们一起让中国力量在区块链领域能更好的发展成长。第四件事,回应主持人提到的金链盟,我们在2016年牵头和一些合作伙伴联合发起成立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目前有一百多家成员机构,大部分是持牌金融机构,以及一些为金融机构提供科技服务的科技公司,联盟里大家形成合力一起在探索应用落地、标准建设、开源社区等,欢迎更多伙伴一起加入,共同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第五件事,我们一直在支持各级政府的相关工作,包括课题研究、标准制定、应用探索等。
二、区块链未来还会被巨头主宰吗?
主持人:本场的主题是巨头布局,之所以叫巨头,肯定有很多跟普通创业者不一样的地方。那么作为头部领军企业,你们在区块链行业的建设和进展过程,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穆立昌: 从华为的角度来讲,也讨论过这个议题。我们不认为区块链会出现技术垄断,从三个方面来讲:1.比特币诞生之日起,它就构建在开源开放的基础之上,大家都可以参与;2.区块链技术架构是典型的分布式架构,基于这样的架构,它的基因就排斥中心化,所以我们认为巨头不存在;3.区块链是一个完整的生态,要想业务成功,除了底下的芯片、网络,还有一些智能合约和业务的应用,它也需要多方参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认为区块链未来没有寡头或者巨头的角色存在。从华为来讲,我们现在主要在云上推区块链,我们关注于区块链的安全,以及性能提升。我们希望用户不用再基于各种各样的开源社区,去摸索和构建平台,也就是反复造轮子。为什么我们在云上能五分钟建链呢,因为它有容器的底座,整个性能非常快,这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主持人:华为终端的优势,对区块链业务也有比较大的帮助吧?特别是在手机终端上的巨大行业优势。
穆立昌: 我们在5G,会跟区块链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合。因为我们认为区块链在全球范围内应该是一个非常普适的行业。在这样的行业里面,大量的区块链应用都需要一个很强壮的网络来完成,而且区块链上的交易不仅仅基于现在的互联网完成,可能基于我们的移动互联网。这样的话,各种各样的设备都要通过平台完成,就需要很大的带宽和很低的时延,跟5G和移动互联网结合,是我们判断的未来区块链非常好的方向。主持人:未来5G的推广,在toC应用过程当中,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担忧,就是华为有非常强大的从云到端的生态掌控力,会不会对于一些新的、小的区块链应用产生挤出效应?
穆立昌: 华为的定位是不碰数据、不碰应用,所以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让区块链基础设施的网络更加强劲、更加安全,未来大家大可不必担心有寡头出现,我们更多是提供非常好的基础设施给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主持人:海尔是一家老牌的制造企业,本身体系就很庞大,你们怎么看待作为巨头企业,在区块链领域的角色?
张弢: 要说跟普通创业者比的话,我们有一个优势,就是大企业里有很多应用场景,你可以去试,尤其是像海尔这种非常大的集团企业,从供应链销售、金融,到渠道、研发,都可以去试。再比如说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在哪个场景里可以应用到,一般创业公司可能Get不到相关部门负责人,我们就比较容易,跟他们开一、两次会就可以马上做了。主持人:确实不可能两边的好处都占了,既有巨大的生态优势,又有充分的灵活性。但是刚才这番话让我想起北大光华学院刘晓蕾老师讲的内容,她说可能随着5G的到来,互联网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以人为ID会逐渐转变成以物为ID。这个过程当中,制造业就拥有了一轮巨大的流量红利。但是就像我们看百度的发展一样,百度从信息流集聚起来巨大的流量,就会成为行业里高度的资源垄断者,也让百度承受了更多的质疑,李丰总怎么看区块链领域的巨头发展?我一直在跟冰箱谈端+电商的概念,电商经历两个阶段,先是淘宝京东代表的零售电商,接下来是拼多多,包括微商做的社区电商。未来有可能是端+电商,为什么?未来IoT设备肯定会布到千家万户,每一个冰箱上都带一个智能屏幕,冰箱又加上摄像头和传感器,它本身和用户是强交互的,所以冰箱有可能会变成流量的入口和出口。也就是说它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取代手机的作用。
未来这样的智能终端会越来越多,例如智能洗衣机,因为未来的服装都可以加上RFID的标签,现在这样的标签会越来越便宜,它会告诉你:1.我知道这件衣服是你的,2.洗衣机洗了哪几件衣服。这样的话,我就会知道你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我还会知道,你们家洗衣机是不是经常运行。实际上会产生很多数据,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运行。还有一些可以把它放到链上保护起来。这都是我跟产业的人沟通的时候,大家对于未来场景的想象。这也是为什么从区块链应用落地的角度来看,大企业实际上更容易落地。当然也有不方便的事情,比如币圈就可以谈,发什么币,但我们在法规不允许情况下是不会做的。
李丰: 所谓巨头,主要包含三点:有人才优势、有资源优势、有场景优势,这是先发优势。但一个生态真的要繁荣,不能只有巨头在里面玩,如果巨头一开始就占了很大的空间,这个生态就玩不起来。因为生态需要创新,而巨头有它的惰性。主持人:微众银行的范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度小满其实也不是巨头,我们就两千多号人。在区块链领域,大家的起步都差不多,做的事情也差不了多少。但我认为一个真正受尊敬的巨头,或者受尊敬的领军人物应该具备这样一些条件:
1.在行业困难的时候,它应该冲在最前面,比如当大家都在发币做IXO的时候,他应该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那就是基础研究;
2.当大家最迷茫的时候,它冲到最前面,告诉大家怎么跟业务产生结合,产生真正对产业和用户有价值的东西。
3.当生态繁荣起来之后,他应该功成身退,提供技术平台和技术组件。退到后面不代表不赚钱,其实是赚基础的钱,蛋糕做大之后,你会占很大一块,那个份额已经足够了。让整个生态繁荣起来,才是可持续的发展。
范瑞彬: 前面几位嘉宾讲的非常好,我非常赞同。关于主持人问到的“头部企业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回顾微众区块链近四年的工作,其实可以用两句话回答这个问题。1.要有担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是行业前驱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其他人留下一条好走的路,帮助整个行业更好的前进。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大力投入去做区块链底层平台这样的需要长期重度投入而且难以变现的基础设施?为什么又要将区块链底层平台对外开源?为什么要做开源生态圈?等一系列行为的根本原因。
2.要有情怀,共建生态。我们经常说大智大勇,我觉得大勇是指敢于亮剑,敢于挑战最难的事情,比如建设生态;大智是有自知之明,生态里面有些事情我们擅长,有些事情我们是不擅长,所以需要联合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来共同建设生态,大家各自贡献自己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收获到价值。从而让这个生态越来越有活力,每位参与者都会受益,整个行业也会一起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