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读懂币圈必读书籍:《区块链十年》
《区块链十年》集结了十二位区块链行业的代表人物,分享他们与区块链的故事,讲述他们是如何邂逅、认识并最终参与到这场科技浪潮之中。
不同作者从多个视角分享了他们对十年间最具代表性事件的不同看法,从公链、钱包到交易所,从金融、人工智能到赋能实体经济,为读者展现了区块链最真实的生态全景。
(注:《区块链十年》在天猫京东当当皆有出售,推荐!)
一、人物篇:漂泊的幽灵船
区块链从不是来颠覆互联网的,它是行驶在互联网汪洋中的“荷兰人”号 。迄今为止,仍然无人知晓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是谁。
2008年11月1日,一个不起眼的帖子出现在加密朋克世界:“我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电子货币系统,采用完全点对点的形式,而且无须受信第三方介入”。对此,戴维、芬尼、瑞特、萨博等加密朋克大佬也半信半疑。
2009年1月3日18点15分,比特币世界的第一个区块被创建,这一天最终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
2010年,比特币这首幽灵船上的“大副”加文.安德烈森开始提交代码优化比特币系统,中本聪消失后加文以首席科学家身份直接接管船长之责;2010年11月16日,加密学大咖哈尔.芬尼将中本聪赠送的10个比特币花了出去,完成了加密货币史上的连续转账;
2011年在父亲的引导下,17岁的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开始接触比特币;2011年后,EOS的创始人BM一边与团队反思比特币机制的缺陷,一边思考有没有更好的算法机制。
中国人接触比特币并不晚,以中国比特币史上最神秘的人物“烤猫”为例:2011年烤猫开始接触比特币,它是中国最早制造ASIC矿机的技术天才之一。2013年身家过亿,手握全网20%的算力,辉煌过后,却在2014年底2015年初突然失联,人间蒸发;
除了烤猫,有目标的中国极客也陆续登上这艘“荷兰人”号:
在这四个城市里面,北京的创业一开始就结合了资本力量,火币、OKCoin、比特币中国、比特大陆、币信和比特派, 北京 在区块链的创业中占据着绝对的话语权。北京有吴忌寒(比特大陆)、张楠赓(嘉楠耘智)、七彩神仙鱼(F2Pool“鱼池”、Cobo钱包)、星空(币信)、李林(火币)、徐明星(OKCoin)、杜军(金色财经)、李笑来、江卓尔、赵东、郭宏才、洋洋、杨林科、文浩、张寿松等。
上海 创业帮则熟练运用自己的资本运作能力,初夏虎、暴走恭亲王、达鸿飞、徐义吉都有强大的组织动员和说服能力,2013年虽然没有多少具体项目,但在2017年机会来临时体现地淋漓尽致。上海则包括初夏虎、暴走恭亲王、达鸿飞、徐义吉、巨蟹、比特咕噜(鲁斌)、王星、赵长鹏、何一等。
深圳 人们喜欢实干,老实地自掏腰包做实体项目,在各个领域都有涉猎,是区块链早期应用探索最全面的城市。但2017年之后,深圳的实干型企业都非常谨慎,因为在2013到2015年之间受伤很深。深圳圈子最为杂乱,蒋信予(烤猫公司)、罗金海(币须)、申屠青春(安网币)、刘爱华和芳芳(币看)、姚远(币汇)、黄天威(比特时代)、花松秀、廖翔(闪电矿机)、杨建军(比特币国际)、王晋(比特帮)等。
杭州 聚集了一群区块链信仰者,现在杭州能崛起为区块链商业中心,除了杭州政府积极接纳新思想和新技术之外,巴比特的坚守也功不可没,2011年身为科幻作家的长铗,与吴忌寒、老端三人创办巴比特,从此华人区块链世界有了自己的阵地,巴比特从2011年开始,成为区块链的第一媒体。杭州则是以巴比特的代表人物长铗、朗豫、段新星、屈兆翔为核心。
二、投资篇:“泰坦尼克”OR“航空母舰”
2014年和2015年是区块链的寒冬时代。
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从这天开始,比特币走入下行通道。很多比特币创业公司苦苦挣扎,大批的创业者离开了这个圈子,一起走过来的比特币圈小伙伴一定能感知到以下的路径图:
比特币在行情4500美元的时候,比特币的创业者聚在一起撸串。 比特币在行情3500美元的时候,北上深杭还能找一帮子人聚会。 比特币在行情2000美元的时候,很多比特币创业者开始卖币为生。 比特币在行情900美元的时候,再也没有人谈及比特币了。 万马齐暗,暗无天日。 ......2014年3月,久负盛名排名世界第一的比特币交易所Mt.Gox破产,无数比特币的早期玩家被埋进深坑。这座神殿的坍塌让很多人对比特币失去了信心。同时,中国两大交易所引入可以做空的期货交易,更多投机者开始“做空”,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比特币价格连创新低。
2014年5月,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来到中国传播他的以太坊理念,整个币圈还沉浸在这种凝重的气氛中。2014年是一段备受煎熬的岁月,就算信仰者仍然认为比特币一定会成为未来“货币之王”,但没有雄厚的资本实力也不得不另谋他路。
2015年初,中国发生了两次规模较大的丢币事件。一个是比特币存钱罐的跑路,另一个是比特儿被盗8000多个比特币。比特币这艘“泰坦尼克”被这些暗礁撞伤了无数次。
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信仰者坚持了下来,无路可去的人坚持了下来,拿了投资的大交易所坚持了下来,重资产的部分芯片商坚持了下来。在这段艰难的岁月,矿工走遍中国寻找低价水电,仍然在坚持拓荒式生存。
2015年,如果说区块链世界还有一丝温暖的话,那就是万向集团高举“区块链”大旗成立区块链实验室,开启了区块链金融的大门,给币圈打了一剂强心剂。
这是艰难的两年,很多优秀的创业公司因为坚持不了而倒闭,许多优秀的项目也中途夭折。
2016年寒潮暂退,但大部分人没有感觉到春天来临。
历经2013年的比特币洗礼,很多金融圈精英一直在思考区块链与自己行业的结合。从技术层面来讲,2015年以太坊的出现,给区块链世界创造了一个新大陆,对比特币的关注逐渐移到区块链上,一些传统机构开始思考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
2015年到2016年之间出现的超级账本和R3联盟,给区块链世界带来信心的支撑,2016年7月8日比特币产量减半,这为比特币后期价格的飙涨埋下了伏笔。2016年8月小蚁第二期成功众筹到6119BTC,让币圈很多人为之震惊,最具有资本头脑的一群人已经闻到春天的气息。
2016年底,由于中美之间的汇率之争日趋激烈,资本圈和金融界最新锐的力量已经意识到加密货币可能提供新的渠道,这些人对区块链表达出一种相见恨晚之意,争先恐后的搭上比特币这艘通往未来世界的“新航母”。2017年ICO横空出世后,全世界为之动容,一切已经不一样了。“区块链要颠覆互联网”,很多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2017年是载入区块链史册的特殊年份,它与2013年有点类似,商业资本疯狂涌入,骗子横行,泥沙俱下。但与此同时,各种新团队、新技术和新应用也纷纷涌入,新生的区块链世界和传统的互联网世界要联通了。
2017年以来,动辄百倍回报的项目俯首皆是,特别是那些优秀项目,区块链开启的财富效应让互联网世界垂涎不已。
项目之外,token(通证)资本纷至沓来,开始包装自己的区块链身份。更多新生代想抢班夺权,希望在“幽灵船”上打下自己的烙印。而其中,也有不少骗子开始伪装成专家,在这个新的财富神话时代,为成为“币圈网红”无所不用其极。
2017到2018年是一个“西部掘金”的时代,各种新概念也被推广开来,从EOS到IPFS,从ER20到ER1404,从公链到DApp,从币改到链改,从token经济到稳定币,各种未来的区块链生态扑面而来,包括传统的互联网巨头也没有办法淡定,网易的“星球基地”、百度的“度宇宙”、阿里巴巴的“麻吉宝”都一个个抢赛道。
与此同时,各种专家、高校、垄断型互联网企业,包括政府都趋之若鹜,抢夺这十年来技术极客和早期布道者创造的加密世界的话语权,重建自己的中心节点。
那艘中本聪一人驾驶的“独木舟”,已经成长为“航空母舰”。
三、错过&误解篇:无缘对面不相识
每个人都有一个和比特币擦肩而过的故事。为什么很多人会生生错过比特币?
我们中的大部分都有一个特别大的共同点,就是没有尽早阅读中本聪的白皮书,没有意识到比特币背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突破性的创新,因而无法将比特币与其他互联网上此起彼伏的垃圾项目区别开。
2016年底数字货币市场开始启动,当时正值美国大选特朗普上台、印度政府宣布“废币运动”引发各国效仿之际,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动荡不明的政治经济局势下,倾向于将数字货币作为资产避险的重要手段。
于是比特币市价率先飙升起来,并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般,带动整个数字货币市场于2017年2-3月间,揭开了“2017年大牛市”的帷幕。
随着ICO热潮于同一时间喷涌而出,尽管2017年9月4日中国央行宣布ICO为非法融资,并关停了国内的比特币交易所,但并没有因此遏止“2017年大牛市”的势头:至2017年年底左右,比特币已经达到近2万美元的历史最高值。而ICO全年的融资额也高达20多亿美元,是2016年的10多倍。
2017年整个牛市比特币几乎都处于拥堵状态,最严重时积压了20万笔未确认交易,一笔交易需支付上千元的交易费和加速费(矿池优先打包)才能尽快确认,普通交易需要一两天,甚至一周才能确认。为此作为加密货币霸主的比特币快速失去市场。
为了在牛市中抓住机会,人们纷纷从比特币转向其他竞争币,更多人选择了更快捷低廉的以太币和莱特币,2017年3月以太币、莱特币分别暴涨,而比特币的市场份额快速下降。
以太坊的暴涨和比特币的相对衰落,打破了比特币的神话,也改变了人们对链圈的轻视,带动了牛市的第二波行情——智能合约公链的暴涨,如小蚁6月15日的爆发。随后一些新的公链接踵而来,多数项目并不能立刻开发上线,于是纷纷借助以太坊的ERC20标准,采用ICO的方式募集。在牛市大潮中不断创造出百倍币、千倍币、万倍币等ICO神话。
2018年入秋,人们才开始普遍认同熊市寒冬来临,尽管挂名区块链的资金盘和传销币还在民间传播,但交易所已经几乎没了交易量,整个行业已经开始了维权、裁员和倒闭潮。社区充斥着各种负面消息和讽刺区块链的段子。两种观点开始流行:区块链项目都是骗子;除了比特币,所有的区块链都是骗子。
熊市来临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商业应用的过分乐观,简单说熊市的根源是牛市的疯狂。
回顾区块链十年的风风雨雨,区块链有很多被严重误解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第一,仅仅以短期的市场成败论英雄,谁从市场上收割的钱多,谁的理论就正确。但随着2018年整个加密数字货币价格水平的大幅坍塌,大多数“英雄”们发现自己的成功,不过是南柯一梦。
第二,否认区块链的意义,认为区块链在技术上冗余低效,在应用中缺少合规的、有明确优势的落地场景,根本没有价值,完全是被炒作起来的一场骗局。
第三,推崇数字货币,但认为区块链以及通证在数字货币之外没有任何价值。一部分比特币的早期参与者就持有这种看法,他们认为:既然我已经有不少比特币了,那么这个行业最好就不要再发展了,只要永远围绕自己的信念和利益转圈,把币价越炒越高就好,任何其他的讨论都是多余的。
第四,认为区块链还没有到需要谈理论的时候,现阶段只需要实干。
我觉得,反思区块链和它的应用,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最基本的经济学。区块链作为当前创建价值互联网的最优技术,其根本意义在于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使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
四、技术篇:区块链技术发展脉络
以以太坊的崛起为分水岭,区块链作为一个技术领域有了独立的地位,进而以公链和许可链作为两种不同落地范式,发展出“币圈”和“链圈”两种不同的生态。“币圈”主张技术配套自带生产关系,自带原生币、激励和营销;“链圈”主张以纯技术配套服务企业和行业的需求。
目前,区块链已经初步形成包含多个不同领域的相对完整的技术体系。其中较为核心的技术领域包括基础公链、业务运营、交易辅助、交易结算、钱包和矿机等。
1.基础公链
基础公链是涉及信任、价值和可编程等核心服务的基础设施。基础公链的法则逻辑是:
(1)更多样化的账本结构。比如基于有向无环图DAG的IOTA;
(2)更高效率的公司机制。比如以太坊正全面转向POS,EOS基于DPOS等,共识机制正在从“多数节点直接参与”转向“少数节点直接参与”,再转向“少数节点从多数节点中随机产生并直接参与”;
(3)更广泛地跨链互联。我们看到三种跨链模式:侧链模式,把侧链作为原链的一种同构的“专属跨链对象”;中继模式,构建一种中继链,任何公链只要与中继链跨链互联,就可以间接两两互联;协议模式(如Cosmos),构建一种转接协议,任何公链只要支持智能合约,均可按照转接协议实现两两跨链互联。
2.业务运营
业务运营涉及从业务角度提升运营质量、满足运营诉求的各种技术架构。业务运营的发展逻辑是:
(1)更好的运维性。包括应急处理能力、运行监控能力等。目前可运维性仍是区块链技术中的薄弱环节,“一言不合就分叉”仍然十分常见。这也是重视运营的传统金融机构迟迟不愿接纳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更强的隐私保护;
(3)更严格的代码质量和资产安全性控制;
(4)更精准的身份认证和用户准入。
3.交易辅助
交易辅助涉及尽调、信息披露、资讯、行情、投研、投顾、投教等业务,是数字资产流通的辅助环节。
4.交易清算
交易清算涉及数字资产的登记托管、交易、交易后清算结算以及数字资产的衍生服务,是数字资产流通的核心环节。
交易清算技术的发展逻辑是:更高的定价效率、更短的交易延时、更强的订单吞吐能力、更安全的资产保护措施、更透明的自证/自监管手段。
交易所可分为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所和传统交易所。中心化的交易所目前处于主流地位,具有较高的交易定价效率,但平台的安全保障和提升抗黑客攻击能力方面面临严峻考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正当性、配套安全保障至少可做到与其底层公链同级别,但交易定价效率有效提升。
未来一定会出现交易正当性自证和交易定价效率兼顾的更先进技术,去中心化交易所平台一定会成为交易撮合、清算结算领域的主流平台。
5.钱包
钱包涉及用户名下数字资产的管理和支配、链上信息的浏览和发送、链上社交和基于社交的高效私密支付通道服务、链上去中心化服务的访问入口,是连接区块链和终端用户的桥梁,也是用户数字资产所有权的载体。
钱包技术的发展逻辑是:更安全的防护手段、更快捷的支付效率、更便利的应用对接能力。简言之,一切皆交易。
五、社区分裂篇:从技术试验到社会试验
从2008年中本聪开始设计比特币系统到2013年底Vitalik提出以太坊,整个比特币社区拥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比特币一定能成为全世界自由流通的货币,之后比特币经历了两次共识分裂。
1、比特币社区第一次分裂
对于比特币系统之上搭载新的协议实现更多功能,比特币的一些主要开发者持反对意见,认为比特币要实现世界货币的目标,必须十分简洁和紧凑,以保证系统安全抗审查。担心搭载上层协议会增加比特币的存储和传输负担,更多的数据和代码会“污染”比特币主链。
2013年年仅19岁的V神向比特币核心开发者提议希望在比特币协议之上建立智能合约协议,但遭到反对拓展的开发者们拒绝,并把每笔交易输出搭载80字节信息的功能压缩到40字节。V神一怒之下另起炉灶,2013年底发布以太坊白皮书,从而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以太坊所描述的智能合约可能实现的丰富应用吸引了不少支持者,但由于另起炉灶,打破了比特币社区在比特币基础上建立自由世界的共识,受到了多数人的反对。而V神为了开发以太坊系统开启了众筹融资,也被一些反对者斥为骗子。至此,比特币社区开始了第一次分裂。
随着2014年牛市泡沫破灭、政策收紧和Mt.Gox倒闭等因素导致比特币价格暴跌,负面宣传越来越多,在比特币受挫的背景下,结合以太坊智能合约远景的传播,一些人提出多讲比特币背后的技术“区块链”,少谈“比特币”,这也使得以智能合约为基础实现更多非货币应用的以太坊收到了更多关注。
至此,2014年后原来的比特币社区分类成“币圈”和“链圈”,币圈指坚定支撑比特币优先发展的人,链圈指淡化比特币,强调“区块链”应用的人。一直到2016年,“币圈”都占据主导地位,“链圈”则以以太坊的支持者,还有借鉴以太坊推进的其他智能合约项目支持者为主。
“币圈”和“链圈”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敌意,或者说相互的“鄙视”。币圈认为链圈屈服于外界压力,脱离了中本聪的梦想,舍本逐末。链圈认为币圈顽固守旧,暴殄天物,限制了区块链的应用前景。
2、比特币社区第二次分裂
比特币系统运行早期,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参与,也为了防止攻击导致网络超载的风险,中本聪对区块的大小进行了1M的限制,建议等交易量足够多时再扩容。中本聪2010年隐退,将开发工作托付给Gavin。2015年5月区块实际容量达到400k左右,并仍在快速增长中,Gavin开始全力推荐扩容。
扩容遭到核心开发团队的其他几名成员的坚决抵制,他们认为更大的区块使得普通人的电脑很难运行全节点,造成系统的中心化,难以抵抗政府审查。
2016年5月由于Gavin公开支持Craig S.Wright声称自己是中本聪的声明,但Wright却未能拿出证明自己身份的签名,Gavin在社区身败名裂,黯然退出核心开发团队。
2016年7月1M的区块满了,出现大量拥堵和高手续费的情况,几乎所有人都急了,而Core根本没有扩容意愿,只是设计了更复杂和长期的扩容方案:隔离见证+闪电网络方案。
尽管社区先后达成了扩大区块容量的纽约共识和香港共识,但在Core的坚持下比特币最终未能实现扩容。2017年8月1日,以吴忌寒为代表的坚决主张区块扩容的人,对比特币进行分叉形成了8M区块,至此比特币现金BCH诞生,这就是比特币社区的第二次大的分裂。
六、挖矿篇:算力之美
矿机芯片的进化历经CPU、GPU、FPGA、ASIC四个阶段。中本聪是第一位比特币矿工,他在2009年1月3日使用CPU挖出比特币“创世区块”,并在第一个比特币区块上写下了那句著名的话:“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2010年7月18日,名为“ArtForz”的发烧友分享了自己关于GPU挖矿的心得,自此人们发现显卡(GPU)进行Hash运算的计算速度比CPU高出非常多,显卡矿机由此诞生。
2011年6月出现FPGA矿机,是第一次针对挖矿的专业芯片设计,从这个阶段开始,中国矿业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在能效比上较之GPU矿机有明显的改进。
2013年1月,世界上第一台比特币ASIC矿机阿瓦隆交付,从此开启了ASIC挖矿时代。
2014年,随着当时世界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Mt.Gox倒闭,开启了长达两年的漫长熊市。九成以挖矿为核心的公司或倒闭或转型,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矿机生产商的比特大陆在那时也几乎破产。
发展到现在,比特币的全网算力已经突破了5000万万亿次哈希碰撞每秒(50EH/S),从创世区块的约7MH/S增至如今超过50EH/S,比特币的算力已经增加了7万亿倍。
目前,有部分人认为比特币算力有中心化的风险,但人们对矿霸的评判是不成立的。为了追求所谓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社区集体抗议和抵制以比特大陆为代表的ASIC矿机生产商。
在这一点上,我(长铗)完全支持矿机生产商的创新,正是这种超摩尔定律的技术演进速度,使得比特币等POW机制的区块链建立了牢不可破的算力城池。如果区块链仍停留在CPU挖矿时代,这个网络是完全不可信任的。
去中心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去中心化”并不是一个描述结果的词,而是一个描述过程的词,结果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过程的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本意是指,每个人参与共识的自由度。他有参与的权力,也有退出的权力。在代码开源、信息对称的前提下,参与和决策的自由度,即意味着公平。
七、发展趋势篇:下一个十年,跨越壁垒
可以预见的下一个十年,人类将加速从物理世界向虚拟世界迁移,社会区块链化的程度也将远超首个十年。未来可能会取得重大突破的发展方向 :
1.去中心化交易所
2011年至2018年,全球范围内因区块链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有近30亿美元。其中交易平台事故占比34%,智能合约漏洞占比约20%,而因用户疏忽和认知程度不够造成的损失约占19%。
虽然中心化交易所在体验与便利性上优于去中心化交易所很多,但其安全性还是最大的隐患之一,所以去中心化交易所被行业公认为未来的大势所趋。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是BitShare,目前知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包括IDEX、DEx.top、DDEX、BancorNetwork、KyberNetwork、Loopring DEX等。
目前除了区块链行业的安全问题,还有主链交易频率低、跨链技术不成熟、部分共识机制耗能较高,“不可能三角”无法突破等诸多技术难题。
2.隐私和安全
最早的UTXO和账户模型,在系统安全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为所有的交易记录都是记录在链上,所有链上交易的加密货币流向容易被追踪,隐私性不够。未来十年,我相信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理论框架的突破,解决隐私性和安全性的矛盾。
3.中立和监管
凡是没有监管的金融活动,往往都是灾难的开始。区块链未来十年的发展,最为主要的落地应用仍是金融场景。期待区块链金融市场的十万亿级的发展,出路只有一条——拥抱监管。
拥抱监管并不表示放弃区块链去中心化的中立属性,恰恰相反,当监管尘埃落定,区块链构建的跨国金融市场仍然有着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亟待挖掘。
区块链将改进并适应未来的监管框架,共同构建良好的金融秩序。而随着监管的介入,区块链将和传统金融监管机构、传统金融业务进行更多结合,大幅提升金融效率,区块链会给这个市场带来巨大提升。只要抓住金融的本质需求,踏准技术平台演变的时机,肯定会大有所为。
4.性能与用户
现在区块链全球用户大概是2000万人,根据现在的增长曲线,我们有信心认为未来十年将迎来用户数量上的一个爆发,区块链在全球的用户人数可能会超过10亿人。未来必须要完成四个数量级以上的性能提升,才能适应这种用户规模需求。
5.侧链技术和跨链交互技术
侧链技术和跨链交互技术可以在主链和侧链上安全快速互联,同时还能够做到去中心化。解决的方向有两个:放弃去中心化的原则,或是等待理论上的突破。跨链会成为未来的标配,通过协议方式实现跨链是更好的选择。在跨链协议中引入更多同步、互锁等机制有可能是跨链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6.闪电网络
闪电网络理论和功能上可行,但闪电网络目前用户体验存在严重问题,期待不需要用户直接操作闪电网络的应用出现。
7.压缩交易历史的技术
压缩交易历史的技术可以提升隐私性,还可以用较小的数据体积去记录庞大的交易历史的最终结果。
8.综合采用硬件加速和平行化的软件工程技术
未来区块链软件更改它的一些现有的几个框架,只需要平行、线性地增加一点服务器和硬件,不需要对整个软件框架做大幅度的更改即达到扩容效果和性能提升。
9.技术与落地
区块链如何跟现实世界进行交互,大概有两个方向:
(1)需要现实世界的重要事件在区块链上得到忠实的记录,例如食品溯源等;
(2)希望区块链上的虚拟事件能够驱动现实世界的物质发生变化,例如去中心化的Aribnb。
目前所有的落地尝试,几乎绝大多数都会失败,但未来十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项目出现。
10.智能合约
目前智能合约受到硬件性能和软件编程开发环节的限制,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开发难度大、收益较低,而且智能合约爆出漏洞的时间不断发生,未来开发环节会不断趋于成熟,有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开发成本会进一步减低,更多地应用将会诞生。智能合约如何变得更强大,一定是未来十年我们所关注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