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多多少少有点像区块链技术。
——引言
北京时间 2019 年 4 月 10 日晚 ,我们成为了历史上第一批看到黑洞真实姿态的人类。
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拍下的第一张黑洞照片在万众瞩目下公布了。
EHT 通过“甚长基线干涉技术”(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 以及全球多个射电天文台的协作,构建起了一个口径等同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用于黑洞探测。这次公布的黑洞照片,是根据 8 台分布于南极洲、欧洲、美洲及夏威夷的射电望远镜于 2017 年 4 月里 5 天的观测数据整合而来的。
fromCBNT
换句话说,天文学家们用了 5 天给黑洞“拍照”,又用了 2 年把这张照片“洗了出来”。
这颗黑洞位于代号为M87的星系当中,距离地球5300万光年之遥,质量相当于60亿颗太阳。
以前只在书上看过的“黑洞”实际长这样:
来源:视觉中国
天文学家们原本的“卖家秀”是这样的:
网友们眼中的黑洞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说实话,”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差异并不大。
现在问题就来了:这照片是怎么拍的呢?
我们在书上都看过,黑洞顾名思义就是吞噬一切,甚至光线。如果是孤零零的黑洞,的确没办法采用电磁波手段进行拍摄。
但通常都有物质环绕在黑洞周围,组成一个盘状结构,叫“吸积盘”。吸积盘内的物质围绕黑洞高速旋转,相互之间由于摩擦而发出炽热的光芒,包括从无线电波到可见光、到X射线波段的连续辐射。吸积盘处于黑洞“视界”的外部,因此发出的辐射可以逃逸到远处被我们探测到。
因此,这次拍摄到的不是黑洞本身,而是利用其边界上的物质发出的辐射勾勒出来的黑洞的轮廓,就像看皮影戏一样。
在2017年EHT规划的“事件视界望远镜”之前,天文学观测已经看到了黑洞的一些边缘证据,比如物质落入黑洞时,因为摩擦和引力作用形成的高热积吸盘,就像马桶放水时旋转的漩涡,这个漩涡可能比黑洞本身要大得多。
但是真正让我们看到这张黑洞照片的,是“事件视界望远镜”。
它其实不是一只望远镜,而是一个分布在全球的八个观测站组成的网络,由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员共同达成的重大国际合作计划。
这8座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分别为:
位于西班牙内华达山脉的30米毫米波望远镜(IRAM 30m);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海因里希赫.兹亚毫米波望远镜(SMT);
位于墨西哥一座死火山顶部的大型毫米波望远镜(LMT);
位于夏威夷的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望远镜(JCMT);
位于夏威夷的亚毫米波阵(SMA);
位于智利沙漠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阵(ALMA);
位于智利沙漠的阿塔卡马探路者实验望远镜(APEX);
位于南极阿蒙森?斯科特观测站的南极望远镜(SPT);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受到一点什么启示?
这分明就是分布式的杰作啊!
跨越了地域界限、ZZ异见、技术障碍,一起为全人类拍一张照片,这是只有分布式技术能做到的事儿。
实际上,黑洞这个东西,100多年前爱因斯坦就想到了。
1915 年,广义相对论作为爱因斯坦提出的革命性理论之一问世。在这个理论中,爱因斯坦提出,物质会扭曲或弯曲时空的几何结构,人类以重力的形式感受到这种时空扭曲,而黑洞正是爱因斯坦理论的首批预测之一。
fromCBNT
但是因为当时技术远远不够先进,也没有分布式的可能性。
如今这张照片证明了100多年前的爱因斯坦是对的。该图像的许多特征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完全相一致,在强引力极端环境下进一步验证了广义相对论。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袁峰在现场表示,现在看到的照片大体来说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心区域不太发光的阴影,另一部分是围绕这个阴影的发亮的圆环。圆环发的光就是从吸积盘上发出的,而黑色的阴影要比黑洞本身要大几倍,这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
fromCBNT
C先生觉得这多多少少有点像区块链技术。
来得太早,没有什么用,难以验证,但最后终能被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