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Near链:用Web2思维魔改的「链抽象」愿景能实现吗?
最近, ZetaChain 的出现让“链抽象”概念成为话题焦点,然而,我深入研究发现 ,@NEARProtocol 才算真正的“链抽象”鼻祖,它提出的 BOS 前端操作系统,账户聚合,超级钱包等, 乍一听,都有Web2的感觉,但要降低Web3技术门槛提升用户入门体验,的确需要一次彻底的系统魔改。 Why? 接下来,分享下我的观察。
首先, 公链赛道演变有两条发展主线:“模块化”和“链抽象”。
”模块化“目前已经尽人皆知,开发者倾向轻量化低成本的组件开发;各类 DA 层、执行 VM 层、结算层等有多样的可组合性业态;以及大兴 Stack 堆栈可延展的 AS A Service 一键发链战略同盟叙事等等,都让模块化的思想已经成为主旋律。
相较之下, “链抽象”还被孕育在襁褓之中,整体市场还停留在“账户抽象”的补 BUG 缝合阶段,甚至还深陷于抽象来,抽象去让普通用户觉得越来越“抽象”的困境当中。
主要原因有二:
1)抽象赛道目标解决降低用户参与门槛的问题,为 Mass Adoption 铺路,但目前“账户抽象”通过 ERC 4337 等合约标准在解决同构链之间兼容问题还游刃有余,一旦涉及到异构链就会出现挑战。原本通过钱包端的适配开发,但形形色色的钱包涌现无疑又增加了用户选择门槛。
2)抽象赛道以“工程实现‘为中心远远不够,最终目标要以“用户本位”为中心,比如:用社交,指纹等生物识别登陆降低使用门槛;用 MPC 技术免私钥降低安全障碍;让后端协议和流动性实现全链无感知贯通,降低用户操作门槛等。
总的来说, 过去市场在“账户抽象”上的努力并不够,需要“链抽象”来进一步消磨链间通信+流动性隔阂,直到把所有的后端复杂协议交互都能“隐藏”起来,实现用户体验友好级别的提升。
然而,Web3 Native 的开发者大多习惯于“工程实现”创新,适时让Web2的开发力量冲击一下没准能带来 Catalyst 催化效果。
而看似沉寂了许久的 NEAR 链,做了不少前端+后端的花样开发,或许是想在“链抽象”新叙事上大干一场。那么,NEAR 过去都做了啥?
BOS 区块链操作系统
现在登陆 NEAR 网站,不再是千篇一律我的资产罗列页面,而琳琅满目有一种打开 Facebook 社交网站的错觉。
其 Featured Components 推荐,点击 Open 按钮直接可触达某协议的 liquidity Staking 页面,选择 NFT Marketplace 也直接会跳转众多 NFT 罗列的购买页面。此外还有 Feed 信息流,用户以及 News 推荐,初次使用体验时,我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Web3项目,纯纯的Web2门户网站即视感。
这就是 NEAR 推出了全新区块链操作系统 BOS,一个用于浏览和发现网络体验的公共层,并且和全部区块链兼容的“前端”系统。(实际体验能贯通的协议还有限)
不难看出,NEAR 试图成为一个类 OS 系统一样的“界面入口”,甚至,用户还能自主定制和创建自己前端门户。有点接近Web2的产品使用体验了。
如果你只是看这个陌生且花里胡哨的前端,难免会感觉这帮开发者不务正业的感觉,若站在“链抽象”的战略高度来看,或许就不难理解了;
Account Aggregation 账户聚合
有了 BOS 这个系统前端,NEAR 后端如何才能配合实现所有的链上账户贯通呢?
1)NEAR 账户抽象: 印象中 NEAR 邮箱登陆,私钥找回等抽象功能一直还不错,尤其是是全链实现了短域名操作,再基于 Fast Auth 实现指纹 FaceID 生物登陆也不难,这一步实现了用户 Onboard 门槛降低;
2)链签名: NEAR 构建了一个 MPC Nodes 全链通 共同验签系统,当用户在不同链之间进行交互时,NEAR 网络可作为资产共同关联方共同签署交易进而实现链间交互。本质上和其他中继链类型的可交互操作性逻辑一致,让后端“标准化”统一之后的合约层代替用户来进行跨链通信。NEAR 并没有围绕链签名的去中心化特性做太多文章,看得出来,有分片强性能功能在身的它,有着极强的本我自信;
3)意图中继者: 有了 MPC 共同链签名的基础,链合约可以帮用户代办一些“意图”,用户在 NEAR 链发起交易意图后,NEAR 合约即可远程控制异构链合约展开下一步操作,相当于 PayMaster 的代理职责。理论上,只要链间交互可实现的逻辑越复杂,用户的意图和使用体验也会越丰富。
Super Wallet 超级钱包
此前 NEAR 基于 Snap 功能与 MetaMask 实现了连通,用户可以在 MetaMask 签署交易并连接 NEAR,这就完了么?
并没有,按照 NEAR 链抽象战略的规划, 一个超级钱包,应该遍览所有的Web3应用,而 Gas 消耗,资产桥接,切换网络等功能都要被隐藏。 看样子,NEAR 试图对钱包范式也做一个抽象,既然链层面已有了 Facebook 门户网站了,还得配备一个微信小程序应用入口才对,NEAR 链上的 @SenderLabs 钱包似乎正往这个方向努力。
也不难理解,在 NEAR 实现“链抽象”后,最先得利的应当就属钱包应用了。
常态下,钱包要想流畅丝滑,降低用户的“迁出率”,通常得加强开发,适配各种异构链和多样化资产。而在 NEAR 链抽象背景下,钱包只需和 NEAR 链丝滑适配就 OK 了。其他链的兼容性,资产的跨链互通性,网络的自主切换性等等都可以隐藏起来。
比如,用户在钱包 Discover 浏览某个应用,在点击按钮进行交互的瞬间,钱包会自动配置网络并处理好资产状态切换,用户感知和浏览电商网站购物无差,整个后端的交互逻辑都不用关心。试想,若这样的超级钱包工程实现落地,会让多少当下的钱包产品瑟瑟发抖。
以上
过去半年,NEAR 在链抽象上所做的事,我为大家复盘完了。至于,链抽象的愿景实现了哪些?能不能完全做到?最终的落地形态又会怎样?都还是未知数,可能抱着好奇心去体验的话,还会有大失所望的感觉 。但,这就是 NEAR 链抽象想要交出的答卷, 你相信吗?
Note:我写“链抽象”也有不少文章了,从 @zetablockchain 到 @ParticleNtwrk 再到 @Entanglefi 都有关注,他们的链抽象解决方案也各有所长,在看到 NEAR 如此Web2化脑洞大开的愿景,他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