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 Vs 以太坊: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理念之争
比特币和以太坊,尽管是推动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加速发展和采用的双生力量,但由于「L1 战争」及各自网络支持者的强烈争论,它们在历史上一直存在分歧。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竞争可能看起来只是加密货币社区内部的一场文化之争。然而,从根本上说,它反映了不同的基本信念所导致的分歧。
比特币:去中心化(和流动性)的灯塔
比特币旨在挑战传统金融体系,提供一种无需中介机构的替代方案。支持基础与这一目标相一致,因此将权力下放(去中心化)作为首要标准。
这一承诺的一个例子是 2015 年至 2017 年之间的区块大小战争,其中小区块支持者优先考虑的是去中心化,而不是可扩展性。小区块支持者坚持比特币的去中心化性质不妥协,即使这意味着限制其可扩展性。增加区块大小的支持者认为,这将有助于扩展网络、降低交易费用,并提高比特币每秒处理更多交易的能力。
最终,区块大小并没有像一些大区块支持者所提议的那样,通过硬分叉来增加,而是通过软分叉——隔离见证实现。隔离见证通过一次性增加块大小来提高交易容量,从而保持了一个无中央控制的货币体系。
WEEX 注:隔离见证(Segregated Witness)是通过修改比特币交易数据的结构,将交易签名数据(也称为见证数据)与交易的其他部分(交易输入和输出)分离存储在区块链中,以提高交易容量,同时使得交易的 ID 不再容易被篡改。
比特币仍然是市值最大的单一加密货币,价值约为 500B 美元,约占加密货币整体流动性的 50%,因其仅次于黄金的库存流量比(Stock-to-Flow Ratio)而受益。比特币在全球市场上日益突出的地位引发了人们对将比特币定位为储备货币的讨论,认为这是「美元主导地位悄然受到侵蚀」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比特币的特性和物理形式,它将继续在加密货币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其流动性应该有更大的发挥潜力,而不仅仅是一种价值单位。
以太坊:
「EVM 现在正成为企业标准和区块链之间的连接组织。即使是 EVM 最热心的批评者,现在也已在兼容性方面进行了布局。」
——Nitin Kumar, zBlocks
以太坊虽然具有加密货币更广泛的精神,但其更强调实用性。它的支持者声称,货币的内在价值与其实际应用密切相关。以太坊大量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强化了这一理念。这些 dApp 在以太坊生态系统内创造价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些 dApp 促进了各种功能和服务,因此它们有助于以太坊平台的整体效用。dApp 和智能合约功能的支持基础是以太坊虚拟机 (EVM),所有以太坊账户都位于其中。
最近,由于互操作性、安全性和开发人员效率,越来越多的人转向「EVM 宿命论」。由于 EVM 标准背后有庞大的 ETH 开发者社区,越来越多的协议正在迁移到以太坊生态系统,并构建桥接机制以促进互操作性。因此,现实世界的应用需要以 EVM 兼容性为中心,以利用最大的开发者社区。
超越比特币和以太坊:多元化的加密货币格局
然而,加密货币的世界远不止这两个参与者,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包含了一系列的信念和偏好。以门罗币(Monero)为例,这种加密货币是那些寻求隐私的人的天堂,提供了最私密的交易系统之一。相反,Solana 区块链具有快速的交易时间和可扩展性,对那些交易速度至上的人来说,这一点更胜一筹。
所有这些思想流派都有优点,并且不一定相互冲突。
L2 层:弥合差距
「然而,跨链桥和应用程序的使用越多,问题就变得越严重……跨链活动具有反网络效应:如果发生的事情不多,它相当安全,但发生的事情越多,风险就越大。」
——Vitalik Buterin, 以太坊基金会
WEEX 注:「反网络效应」是指,随着网络活动的增加,风险也随之增加,而不是减小。这与通常的「网络效应」相反,「网络效应」通常指,随着用户或活动的增加,系统的价值和效益会增加。
在我们当前的多链加密生态系统中,市场解决方案通过桥接机制利用 EVM 兼容性。然而,跨链桥接会导致安全问题和中心化风险的复杂化。跨链桥中的资产很容易受到攻击,而相互关联性的增加可能会导致系统传染。相比之下,层对层的方法既能保持每一层安全的完整性,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相互关联性。
尽管存在意识形态差异,比特币和以太坊走到一起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以太坊的 EVM 负责为去中心化应用提供动力,并且可以通过 Botanix 等计划在比特币领域中共存。将去中心化的 EVM 侧链引入比特币,可以创造一个两者蓬勃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