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说国产数字藏品已经一段时间了,虽然最近加密市场因为美股和算法稳定币UST的关系,出现了大幅下跌,甚至连无聊猿这样坚挺的NFT都开始跌破100 E的时候,国产数字藏品仍然表现优异,令不少人刮目相看。
禁止交易的国产数字藏品广受欢迎
我们都知道国产数字藏品是禁止交易的,也就是用户买来除了欣赏之外,没有其他用途,当然也有一些平台已“赠送”的名义搞这种擦边球,但是大规模的开放交易还是没有发生,这就使得国产数字藏品的炒作价格也仅只是停留在表面。
炒作功能丧失对国产数字藏品平台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是数字藏品平台并没有因此而遇冷,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除了我们之前说的腾讯、阿里、唯一等数字藏品平台之外,最近不少小规模的数字藏品平台纷纷如雨后春笋一样接连上线,有的甚至都玩起了加密圈子里那一套营销套路,注册、邀请、免费空投等一应俱全。
虽然新萌芽的小平台在名气上没有阿里腾讯这类大厂做的好,但是仍然吸引了不少人的参与,即使为数字藏品背后没有开放的炒作功能,不少玩家纷纷表示:新平台如果不拿钱来“护盘”的话,那么以后就没人愿意参与了。凭借着这种参与“红利”的玩法,一些玩家确实也在这种灰色地带赚了不少钱
玩家的这种心态主要是打算吃一波国产数字藏品平台的红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没问题的,和国外流行的NFT一样,单个藏品数量较少使得相对于发行方或者背后的推手来说,想要完成控盘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因此就会出现大部分数字藏品并没有流动,只有少数藏品的价格作为参考价这种泡沫炒法。这种玩法实际上和NFT火爆之前的早期市场比较类似,流动性差导致容易左手倒右手将价格炒高的情况出现,从而产生了我们认为的“繁荣”。
数字藏品背后的品牌
国产数字藏品和藏品平台目前雨后春笋,产品种类丰富,普遍偏向于画作、文物、艺术等复刻本,另外还有一些传统品牌所打造的数字藏品平台,食品、电商、汽车、工业、家电、互联网等各行各业的企业纷纷介入,可见跨度还是非常大的。
当然在这些藏品平台和藏品爆发的时刻,且投资者不能光明正大的交易,国内藏品市场快速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主要还是赋能问题,因为对于购买者来说,除了放到自己的app里,既没有版权,也无法商用,因此很难想象这将会给用户带来什么。除了这个之外,数字藏品发行无上限也是一个问题。
我们假设全国大部分知名的文物、山水画作、艺术品等博物馆,体育球队、电视台、报纸、汽车、房地产、食品、电影电视剧、动漫等领域的知名品牌都去发行自己的数字藏品,那么将会出现一个什么状况呢?
那就是这个市场越来越大,但是藏品数量也越来越多,数字藏品的收藏和获取也将会更加容易,这样一来就会带来一个问题,门槛越低的东西,价格也相应降低,因此最终的结局就是不少藏品平台争相发行数字藏品,然而最后购买者再也提不起兴趣,导致场外价格难以炒作上去,场外虚高的价格必然回归理性,当然这个过程会比较长,现在距离其实现还有很长的时间。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发行量的问题,同一平台发行的数字藏品,随着时间的增长,存世量也不断增加,这样毫无节制的增加使得数字藏品的溢价不断处于下降的位置。当然这和公开NFT市场是不同的,比如幻核发行的数字藏品,是由背书的,人们可以认为幻核在做背书,但是公开市场的NFT它的背书不是平台,而是发行团队,因此当平台做背书的时候,那么即随着数量的增加,背书的藏品场外价格也会不断下降,这和上市公司的商誉有些类似。公开市场的NFT由于平台不做背书,因此价格涨上去和跌下来仅仅影响平台的活跃度,藏品对平台没太多影响的,就好比Opensea这样的平台,任何藏品都可以上。
发行平台需要考虑的重点
国产数字藏品发行没有节制这种问题在目前还并不是很突出,但是必然会在某个临界点产生爆发效应,对于这种问题是否可以避免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实际上避免也比较简单,除了节制发行,营造稀缺性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给予国产数字藏品更多赋能,使得数字藏品不能仅仅躺在人们的手机app里。
赋能主要是用于更多场景,比如当比亚迪进入到数字藏品市场时,人们持有其数字藏品是否可以享受某些优惠服务等,这种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另外像动漫类是否可以赋能于手游等产品道具,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数字藏品具有实际的意义,市场产生需求,最后完成对其价值的支撑。
总结
国产数字藏品市场不是去中心化的,它是一种中心化的产物,也就是说用户手里的数字藏品是否有价值,以及有什么价值,都是平台说了算,这种模式比较难以有明确的预期,因为谁也不知道手里的数字藏品明天会被用作什么,或许真的会当成购物券或优惠卡,亦或者永远躺在app里被观摩,这都是众多藏品平台需要思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