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叙事?
DeFi走到现在,有吸引力的叙事已经不多了,个人认为机构进场(包括传统金融和有投资能力的DAO)下的投资于风险管理催生的衍生品与永恒的话题——算稳可能是两个最强叙事。如果还要加上一个,就看经济模型应该如何更好的改进。
DeFi,说到底是金融的另一种形式,之所以在2020年DeFi Summer中,DeFi类项目享受了超高估值,最核心的因素仍然是它作为金融领域的新物种,以及在某些领域对于传统金融的“颠覆”。
几年前的互联网金融,不论是美国Lending club,还是中国的陆金所、宜人贷、蚂蚁金服等都经历了这个过程。以“新物种”的形式诞生,享受超高估值如果是必然趋势,那么在“消化泡沫(估值迅速下落)--坐实预期”的阶段,其(1)业务能力强不强、(2)所提供的服务的需求旺不旺、(2)团队的经营与战略能力是否足够、(4)风险管理能力到底几何、(5)能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等就应该成为考察的重要焦点。
DeFi作为一类特殊的金融工具,因为有DAO或Treasury的存在,不仅仅考验产品能力,还要考验在投资业务“募-投-退”的能力与激励机制(tokenomics)。
产品能力,不用多讲,通赛道内的项目拉出来对比一下就知道了。项目上线之后运营一段时间(排除早期奖励的影响)就能看出端倪。
产品能力还与BD能力相挂钩。因为DeFi的可组合性,“能不能让其他更多类型的DeFi使用我的产品”就成为了另一个关键性因素,从而扩充自己的应用场景。
我非常关注@fraxfinance这个项目的原因也在此,整个团队的思路很清晰。在与其他项目沟通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Frax非常乐意输出自己的“金融服务能力”。
总结一下:在产品能力方面,要考察(1)打磨好自己的产品从而吸引更多的长期直接用户,实现在同赛道的横向扩张,从而击败其他竞争对手,(2)并利用好BD扩张自己在其他产品(不论是DeFi还是NFT领域)中的使用,实现跨领域的纵向扩张。
与“募投退”相关的投资业务,这与DeFi的特殊点——DAO或Treasury有关系。
DeFi产品在上线之后的一些募资,以及后续经营产生的手续费,可能会被注入到Treasury当中。一旦Treasury中有钱,就涉及到如何管理好这笔钱的问题。
是简简单单放在Aave或Compound当中?是直接购买其他有潜力的项目代币?
如何管好这笔钱,做好投资(借贷、一级市场投资、二级市场投资)与风险管理也非常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链上风险管理与投资工具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个叙事,如果我们认为各类型的DAO都有这方面需求的话。
综合起来看,从现在开始,不能简简单单把DeFi看成是一个项目,而是(1)实际业务+(2)投资管理的金融集团。这与DeFi项目的规模大小无关。
实际业务再好,没有把Treasury中的钱管理好,这类型DeFi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最后就是永恒的话题了,Tokenomics。
所谓的流动性挖矿,或者对于早期用户的激励,可以看成是项目的“营销成本”,某种意义上这与美团、滴滴等移动互联网公司在早期开拓业务时,送给用户的“红包”非常类似。
怎么平衡好“营销成本”?如何在新用户到来之后继续留住用户?在平台创收之后是否需要价值捕获?
这一类型的问题有很多。
关于价值捕获这一点,我认为这与项目的发展阶段和投资能力有关系。
如果项目只是偏安于本身的业务,也没有进取的思维,那么在赚钱之后应该把收入还给token holder。这与股票市场上的“成熟企业”类似:你都不准备进一步增长了,为啥还要留着钱呢?这类项目应该把代币与收入挂钩。
如果项目方非常有想法,不仅仅愿意实现业务的增长,还愿意在做好产品的同时,实现横向或纵向的扩张,即它有较为优秀的“投资能力”,那么此时代币没有价值捕获能力,我觉得是可以忍受的。
这需要考察项目方的野心,以及项目方团队、社群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最后,再聊聊DeFi的估值。
DeFi作为金融的一种新类型,在早期当然会享受到“新物种”的超高估值,但在此之后,我认为DeFi会逐步回归到“金融”本身的属性上。
在刚刚提到,DeFi应该看成“实际业务”+“投资管理”的金融集团,但放眼全球,这两块的估值在全球资本市场都不高。
大几十倍、上百倍的市盈率(这里更合理的是用PB),会是未来的常态嘛?我认为不是。
DeFi的杀估值阶段,我觉得还没有结束。如果在接下来几年的市场中,其业务模式也没有明显的增长,因为“增长”预期落空而导致的杀业绩,可能也会非常猛烈。这样的情况已经在链上永续合约类DEX身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