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称“加密一条街”的华尔街悄然退场,金融巨头们准备放弃?
文/比特吴团队 王喵喵
在市场最繁华的时候,有人把华尔街叫做 “加密货币一条街” 。虽略显夸张,却是华尔街内部暗潮涌动的形象比喻。那些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嘴上说着不要,实际上却在纷纷加快探索加密货币领域的步伐。
然而寒冬已至,强势入场的华尔街现在放缓了脚步,隐隐有了退场的态势。 那些曾经火热的比特币梦想,正在被现实搁浅。
高盛
作为一家极具传奇色彩的老牌投行,高盛在华尔街历经了149年而屹立不倒。在华尔街各巨头中,高盛恐怕是和加密货币渊源最深的那一个。
在正式入局之前,高盛在各大场合都公开唱衰过比特币,声称“比特币是泡沫”,虚拟货币市场价值将会归零,并且靠自身在金融界的影响力,带动了一批同行共同唱衰。
今年5月份,在各大银行继续不看好比特币的时候,高盛突然逆其道而行之开设了比特币交易业务,甚至开始用自有资金与客户进行比特币价格相关的合约交易。这一决策直接带动了比特币隔夜瞬间暴涨200美金。
随后几个月,有知情人士透露高盛正在设计一种加密货币托管服务。9月份又传出高盛要延期推出加密货币OTC交易平台的消息。这些消息真真假假,高盛的态度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但对此类计划闭口不谈,大概率是因为他们还没决定好谁来做这个数字资产计划的支柱。
结合最近的新闻可以看出, 受到熊市影响,高盛对加密货币领域的探索已经出现了停滞。
据彭博社报道,高盛迄今为止尚未提供加密交易服务,因为监管政策考虑的缺失,OTC交易平台也已被内部叫停并无限期搁置,此前宣称基于以太坊期货推出的NDF产品对客户吸引力也不大,目前仅20名客户注册。
花旗集团
在2015年,花旗银行就曾被评为“欢迎比特币的全球八大金融机构”之一,且内部已经接受加密货币的底层区块链技术。
2016年花旗银行曾透露正在运行一个数字货币的测试平台,为了寻求可持续发展,他们选择发行自己的货币:花旗币。
今年9月,内部人士爆料称,花旗已经开发出一种与加密相关的产品,并称之为“数字资产收据”(DAR)。在这种机制下,花旗集团将作为代理人发行DAR,投资者购买交易替代品,无需直接持有加密货币,便能参与加密货币投资。此举不仅满足了美国的监管要求,也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仔细观察近几年的新闻可以发现,对于加密货币这一市场, 花旗的声音明显少于许多华尔街同行 ,比如高盛。但事实上,花旗从很早之前就已经认同了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价值,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创新。
但据一位了解花旗集团业务的人士透露,该公司设计的所有加密货币产品,都未能投入市场进行交易,甚至花旗集团的官方发言人都拒绝公开谈论比特币,相关业务均已停止。
摩根士丹利
作为全美第六大金融服务公司的摩根士丹利,曾经也是 比特币的忠实唱衰者 ,多次发出比特币真实价值为0的警告,并称比特币将比科网泡沫更快崩盘。
然而嘴上虽然这么恶毒,但身体还是很诚实的。早在今年1月,摩根士丹利就跟随竞争对手高盛步伐,推出比特币期货清算服务。6月时,摩根士丹利聘请了前瑞士信贷比特币专家Andrew Peel担任其数字资产市场负责人。
今年9月,摩根士丹利又计划推出比特币衍生品交易,具体为比特币掉期交易。与花旗集团的DAR一样,摩根士丹利不打算直接交易比特币,其掉期与比特币期货合约挂钩。
从技术上说,摩根士丹利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一旦确认了机构的客户需求并经过了内部审批,此项服务可以立即推出。
但理想很完善,现实很残酷,这个项目迄今为止还没有交易过一份合约。
除了以上这些华尔街老牌大鳄,其他的大型机构和银行比如洲际交易所、富达等公司,都不约而同地褪去了对比特币的狂热,之前着手建立的项目要么无人问津反响平平,要么迟迟未能推进已经搁浅。英国第二大银行的巴克莱集团也宣布,负责数字资产项目的两位高管均已离职,目前没有设立加密交易部门的计划。
华尔街巨头如今的境遇与整个数字货币市场在2018年的萧条不无关系 ,在过去一年里,整个数字货币市场总市值蒸发400多亿美元,如此恶劣的大环境下,华尔街的巨头们也难以逆流而上,不得不停下脚步。
普通投资者们也因此受到了影响,熊市依旧,机构撤退,他们开始担忧: 如果2019年,比特币仍然一蹶不振,熊市继续有增无减该怎么办?
有网友回答:如果2019年市场未能复苏,包括他在内的大批投资者将会撤退,毕竟投资者的信心不能一直被消耗殆尽。
但除此之外,大多数网友都对明年的市场持有积极的态度和正面的期望,都认为2019年将会是利好频出的一年,至少会比2018年好得多。
真正的玩家都藏在观众席。 即使现在是漫长的熊市,很多项目慢了下来,投资大鳄也重新退回了观望状态,但华尔街“欲说还休”的态度标示着他们仍然对比特币有着兴趣,市场重新火热起来之时,便是华尔街巨头们再次发力之时。 基础已经建设好,就等一阵热烈的东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