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总市值:
0%
恐慌指数:
0%
币种:--
交易所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Curie能否在衍生品领域复制Uniswap的成功

收藏
分享

Curie 是 Perpetual Protocol 最新 V2 版本的别称。

我们在上一篇《Perpetual Protocol 是如何利用零和博弈原理魔改 AMM 的?》中介绍了 Perpetual Protocol V1 版本的交易运行机制,本篇我们将重点介绍其在最新的 V2 版本中所进行的改进。

回顾近期几个主要交易平台的升级方案,我们发现当前各个平台都将改进的重点放到了两个方向上,一个是对底层交易效率进行提升,另一个便是对平台的通用性进行扩展。在经过了 V1 版本对基本交易架构的成功验证后,Perpetual Protocol 也开始在效率与通用性上进行发力。

全新的交易引擎

1. 如何解决 K 值的设定问题

Perpetual Protocol 虽然在其 V1 版本中利用零和博弈原理,创建了一个没有真实流动性的 vAMM 平台。但是这种方案附带有一个严重的缺陷,便是代表虚拟流动性大小的 k 值需要人工设定。

而对于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来说,无论是依靠项目团队的主动管理,还是通过治理进行调整,k 值的设置问题无疑都会给协议的安全与效率带来不小的挑战。如何解决 k 值的设定问题,是 Perpetual Protocol 在 V2 升级中一个重要的命题。

我们知道在现货 AMM 平台中,k 值是由资金池中真实流动性的多少决定的。如果能在 Curie 中恢复 LP 的角色,自然便可以解决 V1 版本中 k 值的设定问题。Curie 便十分讨巧地直接使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交易引擎:Uniswap V3。

之前有不少分析认为 Curie 改用 Uniswap V3 作为新的交易引擎,是希望利用其聚合流动性功能解决做市效率的问题。然而这种理解或许并不全面,因为在 V1 版本的 vAMM 中代表流动性的 k 值原本就是通过手工设定的,因此流动性不足与做事效率并不是 Curie 需要改进的重点。

因此,新交易引擎的真正意义,是将 k 值的设定进一步去中心化,通过做市机制由市场解决 k 值的设定问题。

2. 杠杆做市

Curie 中的流动性提供者,同样是通过质押保证金而进入市场参与博弈的。系统会根据 LP 投入的保证金金额产生新的代表不同风险敞口的虚拟头寸,LP 进而可以使用这些头寸注入对应的流动性池。由于直接套用了成熟的 Uni V3 交易引擎,因此市场上各种成熟的主动做市方案都可以直接调用,帮助 LP 在这个虚拟的博弈市场中赚取收益。

在 Curie 中成为 LP(也被称为 Maker)与直接在 Uniswap 上做市,其操作逻辑并没有本质区别。唯一的优势是可以利用衍生品市场的保证金交易制度,对做市资金加杠杆。这可以大大加快 LP 获取收益的速度,对于有着成熟盈利策略的专业做市商来说,这种模式无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舞台。

当然,由于这些都是由 Curie 系统产生的虚拟头寸,因此这些虚拟代币将由 Curie 代持,因此用户并不直接持有这些虚拟代币,而只能在平仓后通过增加的保证金余额的方式,享受到这些虚拟头寸增值带来的利润。

当然,为了实现以上的目标,Curie 将放弃之前的侧链方案,改为直接在 Layer 2 上进行部署,以帮助高频交易与自动交易策略更好地执行。

更高的资金效率

作为一个 DeFi 项目,Perpetual Protocol 同样需要用户锁定资金。只是这些锁定的资金不再用于为平台提供流动性,而是作为衍生品交易的风控手段,以及最终博弈结束时的结算工具。

因此,若想进一步提高平台的整体效率,便要从保证金的利用率入手。Curie 针对提高保证金效率作出了两个重要改进。

一是解除了保证金种类的限制,方便持有各种不同头寸的用户参与到平台的交易中。当然引入非稳定币保证金,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用户风险管理的难度,也需要用户根据自身情况谨慎参与。

二是联合保证金制度。同一个地址所建立的所有头寸,都可以共享一个保证金账户的余额。降低了用户管理多个保证金的复杂性,同时增加了保证金的利用效率。

更开放的生态

在 V1 版本中用户只能交易几个有限的交易对,而 Curie 放开了用户自己创建新的永续合约交易对的权限,更好地释放长尾市场的潜能。

对于永续合约产品而言,想要达到无许可的自由创建交易市场的目标,最关键的问题便是可以无许可的获取任意一个交易对的目标价格,也就是现货成交价格,因此协议在同时也对预言机进行了升级。

V1 版本中采用了主流的 Chainlink 作为目标价格的输入来源,但是对于更加长尾的小币种交易对来说,Chainlink 已经很难满足全部需求。因此在 Curie 中改为 Uniswap 预言机与 Chainlink 结合的方式进行喂价。对于 Uniswap 上有交易对的直接调用其预言机价格,对于没有的(如链外资产等)则通过 Chainlink 进行目标价格的输入。

对比 Uniswap 的发展史,Curie 做对了什么

Perpetual Protocol 与 Uniswap 虽然分属两个不同赛道,但是对比 Uniswap 的发展历史,似乎能看到两者在一些发展方向上的相似点。

1. 通过底层交易机制的创新,切入最大的细分市场

在 Uniswap 创立前,行业内一直在尝试基于订单簿的链上交易平台,如 0x 协议。这些项目一直发展得不温不火,以至于人们开始质疑 DEX 是否有真实的需求。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问题其实是出在传统的交易引擎上,一旦更换了新的 AMM 交易引擎,长期被压制的需求便开始爆发式增长。

在衍生品赛道有着最大交易量的永续合约或许遇到了同样的障碍。早期依托于订单簿构建永续合约的协议 dYdX 一直没能引爆市场,反而是依靠 vAMM 机制的 Perpetual Protocol 在上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细分市场交易量第一的成绩。

当然,Perpetual Protocol 在最新的升级中某种程度抛弃了已经被验证过的 vAMM 引擎,新模式能否继续取得成功,还需要在真实市场中进行验证。

2. 取消一切准入限制,满足长尾市场需求

可能很多人已经不记得,Uniswap 并不是 AMM 机制最早的采用者,第一个将 AMM 机制结合进现货交易的是 Bancor 项目。然而与我们现在熟悉的 Uniswap 不同,Bancor 却采取了更为封闭的上币策略,用户若想创建一个新的交易对,需要向 Bancor 团队提交申请进行人工审核。这种封闭保守的机制直接扼杀了 Bancor 原本很好的发展势头,同时给了后来者 Uniswap 以反超的机会。

所以说,开放与共享并不仅仅是一个形而上的区块链精神,而是一种真真正正可行的商业策略。Perpetual Protocol 在经过了 V1 版本的初始模型验证后,也在尝试逐渐取消所有的准入限制,变为一个更加开放与通用的底层交易协议,更好地服务长尾市场的需求。

3. 治理最小化

Uniswap 的上币、交易等各环节都不需要治理机制的参与,这大大提高了协议的运行效率,也减少了治理失效对协议的负面影响。Perpetual Protocol V2 版本也在重点减小治理机制的影响,从采用 Uniswap V3 交易引擎进而取消人工设置 K 值,到放开创建交易对与取消保证金币种限制。各项措施都在朝着减少人为影响的方向前进。

Curie 还有哪些潜在的风险

由于衍生品对风控、产品设计与公链性能的要求都远远高于现货交易平台。在承认 Curie 改进优势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以下的风险。

1. 新交易引擎能否吸引到足够的流动性

Perpetual Protocol 在 V2 版本中抛弃了经过验证的 vAMM 引擎后,重新加入了 LP 做市机制。在更为独立和封闭的保证金交易市场中,会不会重新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激励 LP 参与做市,依然是新平台能否成功的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2.Layer2 能否满足衍生品未来的发展需求

随着区块链行业的整体发展,我们认为公链的扩容与链上应用对计算需求的增长,很可能重现计算机领域硬件与软件的发展关系。那就是,硬件更新带来的算力增长,都会很快地被软件升级所消耗。因此,Layer2 在未来依然有可能面临交易拥堵,影响 Curie 协议的后续发展。

3. 新系统能否经受住极端行情的考验

金融产品的设计是否成熟稳定不能只依靠逻辑验证,更需要经过真实市场的检验。尤其是在极端行情下,协议整体的风控机制能否保持价格的锚定,保证即时的清算,所有这些都需要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实际的压力测试。

4. 竞争对手的威胁

除去已经在以太坊上耕耘许久的老牌永续合约协议 dYdX,目前 Curie 的竞争者还包括基于独立应用链的 Injective 协议等新对手。他们依托于不同的公链与交易引擎,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整个衍生品赛道的竞争格局尚未明朗,很难判断哪种技术路径最终会得到市场的验证。

对衍生品赛道的一点思考

链上衍生品的交易量一直难以与现货交易平台相抗衡,以至于很多人已经逐渐淡忘了这个关键赛道。然而当前制约衍生品发展的主要问题或许并不是需求不足,而是其发展一直在受到两个关键瓶颈的制约。

一是传统衍生品类型的结构性缺陷,导致其产品模式难以适应以太坊这类低性能公链的交易环境。如传统的期货与期权产品的交割期制度,都会导致流动性的割裂,降低协议的交易效率。试图照搬链下模式的衍生品协议,更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

二是区块链的交易容量以及交易速度,依然难以达到衍生品高频交易的需求。可以看到当前各类衍生品项目都在积极尝试各种扩容方案,包括应用链、Layer 2、侧链以及高性能公链等。虽然这些扩容方案在近一年中都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在当下却依然难说完全成熟。

因此在这段行业的瓶颈期中,哪个项目能够先在以上两个关键方面取得突破,便有可能取得先发优势。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未来衍生品的交易需求一定会向链上迅速转移。这是一个有着空前规模的大市场,或许将会诞生新的头部 DeFi 项目。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