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消息一出,飒姐的私信满屏,业内非常关心公告是否代表官方态度,是否会影响币价?作为一名观察者,我想从客观角度评价几点,仅供读者参考。
一、虚拟币不是法币,但侵蚀各国法币生存空间
众所周知,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偿性,没有国家信用做背书,不是法币。但是,虚拟币却实质上拥有了:(1)交换媒介;(2)记账单位;(3)价值储存的功能(FATFA对虚拟货币的功能概括),成为价值交换的媒介。
这些功能足以引起传统金融世界的警觉,英国银行家梅耶.罗斯切尔德曾经说过:“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就不在乎谁制定法律。”从飒姐收集的中国、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判决书来看,已经出现刑事案件,多集中在诈骗罪、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等方面,其中,我国的刑事案例中,还出现了大量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严重影响了社会管理秩序,涉及人员众多,涉及金额特别巨大,社会危害性显而易见。
纵观货币金融史,货币体系对于国家的影响是根本性的,甚至可以直接改造生产关系,影响社会发展的走向。因此,各国对于已成气候的虚拟币(尤其是成为支付结算工具与现实世界财富相连接时),保持警惕和规制态度,是妥当的。
二、切断传统金融的支持
表面看上去,虚拟货币的出现就是为了替代传统金融机构、支付机构才出现的,从“密码朋克”时代便致力于逃逸在主流金融体系之外。
从这个逻辑看,虚拟货币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似乎是对立关系,实际情况却并不是理论推断。银行、信托、保险、证券、期货、第三方支付也看准了虚拟币的“高风险高收益”,主动或被动给虚拟币交易提供账户或流通的传统金融机构并不少。随着反洗钱等监管要求的压力,前段时间某信银行发表了禁虚拟币交易的声明。
缺少了传统金融机构,虚拟币的技术门槛还是直接影响参与者的数量。法币兑换数字币变得越来越难,在币圈赚了钱的人群也很难将币兑换成RMB,在飒姐观察到的香港地区兑换档口,甚至出现了比特币兑换法币后被当场抢劫的案例。法币兑换难,切断金融机构这种基础设施,虚拟币的水池就不会那么满,减少成为堰塞湖的可能性。
公告中特别提到不得“间接”为客户提供虚拟币服务,这说明:(1)穿透式监管,表面文章不影响定性;(2)谨防金融机构与其他公司合作进行虚拟币业务,防止牌照乱用;(3)增加会员单位的合规义务,筛查涉币服务。
三、为什么是协会而不是监管机构
首先,ICO是非法公开融资行为,原则上讲自ETH之后,绝大多数虚拟币一开始就是非法融资的工具。也就是说,币圈本身就是灰色产业,没有所谓监管机关;
其次,协会是行业自律组织,其公告或声明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尤其在民事判决中,对于协会的公告会当作“行业惯例”进行引用,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虚拟币涉诉案件将受到此公告影响;
再次,摸着石头过河,协会的公告是打预防针,让公众知悉虚拟币炒作的违法性,如果事态好转,则就此作罢;如果事态恶化,相关硬法就要登场,请脑补P2P行业的经验教训。
四、对“断卡”行动的回应
币圈老兵们笑称,没有被冻过卡,就不算是币圈人。确实,这两年由于买卖虚拟币收到“黑钱”(涉及上游犯罪)的朋友很多,飒姐还写过一篇文章分析冻结账号后如何处理的问题。
金融机构成为被冻卡后,储户与办案机关建立联系的桥梁,一般银行会告知,你的账户被某省某市某地警方以涉嫌XX冻结,此时,储户一般会主动联系办案民警询问情况,在能够解释清楚的状况下,较短时间可以解冻,但很多人根本解释不清情况,那就要等待上游犯罪审判结束后,再行发还。为此,金融机构也承担着较大的压力,储户各种吐槽和投诉。此公告一出,金融机构可以理直气壮地在合同里加一条:账户用于虚拟币炒作的,拒绝为您提供服务。
五、公告是否会影响币价
讲真,币价如同股市一样波诡云谲,飒姐也说不准。但是,马斯克声称买某车接受比特币支付,后来渣了一把,拒绝虚拟币支付,导致币价狂跌。
我的真实感受是:马咖用的理由很劲道,他谈到了环保,在碳中和的当下,环保是全球共同治理的难题。比特币的费电问题,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如果有一天BTC大跌,可能是全球以环保之名围剿之。
当然,作为挖矿界的扛把子,华人对于币圈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我国三大重量级协会发布的防范炒作风险公告,断掉了国内居民虚拟币频繁交易的基础设施,对于控制内地居民炒币起到了正向控制作用,我认为效果立现。
至于这些封锁和规制到底是推高还是压低币价,无法预测,也许局面将成为:资深的玩得更深,小白们没了念想。
最后,为三家协会的勇气和力量点赞,虚拟币交易具有涉众风险,敢于站出来发公告说明协会一身正气,有担当!而且协会们谨守规范,对自家会员做出规制,合规合理,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