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别让犯罪分子用“区块链”“虚拟货币”噱头掏空你的钱袋子
近年来,新一轮产业变革催生的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新科技,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不法分子也往往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通过所谓“虚拟货币”“数字资产”等方式进行犯罪,影响社会经济秩序。
今年9月,桐乡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两起披着高科技外衣,炒作“云储链”“磁力永动”“CWC”虚拟货币等概念进行非法集资和诈骗的犯罪案件,涉嫌金额总计5200余万元,涉众较广,其中一起犯罪涉及被害人3000余人。
层层包装新概念迷惑社会大众
在这类犯罪中,不法分子往往编造名目繁多、内容悬乎的“高大上”概念,如“区块链”“CWC”等,利用社会 大众 对专业知识的匮乏进行诈骗;或是将自身的“开发项目”与当前“ 一带一路 ”等国家热点政策“联系”起来,迷惑大众。
以案释法
桐乡市检察院办理的两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汪某向社会鼓吹其开发的是一款“一带一路”贸易应用场景下的“云储链”,仿冒主流媒体“ 新华网 ( 603888 , 股吧 )”“ 人民网 ( 603000 , 股吧 )”等进行虚假宣传,骗取大众购买云储链矿机、IDO(称原始股权)等项目;犯罪嫌疑人翟某等人成立某 新能源 科技有限公司,虚构“磁力永动”(即该公司研发的磁动力发电机,不需要加油、充电、就能达到永久续航)等概念,假冒国家“863”项目和“火炬计划”项目进行虚假宣传,将小学肄业的王某等人包装成“中科院专家团队”成员,假借“数权经济”概念骗取大众信任。
注册空壳公司虚假隐蔽运作
2017年7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的公告》,将虚拟货币发行融资的行为界定为“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国内加强了对这一领域的监管。但不法分子往往选择在香港等地注册公司或开展所谓“研发”逃避大陆相关部门监管。
以案释法
桐乡市检察院办理的犯罪嫌疑人汪某集资诈骗案,汪某造势的“CWC项目”即由香港某科技公司进行开发,汪某声称自己所研发的是“可以在几个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数字货币”。但经调查后发现,其交易数额、交易价格和走势图等都存在极大的虚假性,所谓的“交易所”都是国家未授权的非法平台;另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翟某鼓吹的“LYT虚拟货币平台”仅仅是一款用户可看的内部累计积分系统APP,无法进行交易。
诱导被害人不配合导致犯罪隐蔽
在这类案件中,一方面不法分子将“项目产品”定价较低,利用单个被害人被骗数额小、被害人总体基数大的特点,以积少成多的方式非法集资,许多被害人即使在意识到被骗后,也不会积极主动报案,致使这类犯罪取证较难;另一方面,不法分子及他们的下线成员往往在案发后诱导被害人不予配合,导致这类犯罪极为隐蔽。
以案释法
在桐乡市检察院办理的汪某集资诈骗案中,汪某将“云储链”的价格定位为23元一个,从在案的数据显示,大部分被害人购买的数量都不多,被骗数额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少数被害人的被骗数额上万元,很多被害人选择不报案;而在办理的翟某案中,不法分子及其下线成员在被害人所在的微信群中声称“公安机关违规办案,阻碍公司研发,影响国家科技进步”,呼吁被害人不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案件原本涉及3000余人,但最终报案并且接受调查配合的只有100余人,加大了办案机关对这类犯罪的打击难度。
检察官提醒:当前很多披着高科技外衣下的新型诈骗、传销、非法集资等犯罪案件频发,广大群众要切实增强风险意识,警惕存在以下情形的项目:“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投资境外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 私募 入股、合伙办企业,但没有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
“区块链”不是“取款链”,它只是一项技术手段,本身并不创造价值,投资者应保持清醒头脑,切勿盲目跟风。 [声明:此文来源于桐乡检察。转载此文是为了避免更多的群众上当受骗。若有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上半年行情犹如过山车,比特币下半年面临五大风险!
汇通网7月2日讯——6月1日,市场分析师RyanBrowne撰文称,随着时间进入今年下半年,加密货币面临的五大风险监管,高波动性,环境方面的担...
比特币暴跌30%酝酿“77万人爆仓”惨案,后市或跌向27000
比特币周三恍若带着投资者坐上了一列疯狂的过山车。这种最大的加密货币在美东时间上午一度暴跌30%触及30000美元,相当于从4月创下的近6500...
马斯克翻脸堪比翻书,亿万富翁“驳斥”并号召抄底比特币
两位亿万富翁就比特币的环保属性爆发了一场争论,战火甚至蔓延到了最近才壮大的散户交易市场,新入场的加密货币投资者对马斯克一片怨言。全球第二大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