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总市值:
0%
恐慌指数:
0%
币种:--
交易所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全民DeFi时代,韩国市场如何布局?

收藏
分享

2020年,数字资产行业热点频出,DeFi无疑是其中最火的一个。在全民DeFi的时代,一直属于 加密货币 研究的重点国家的韩国,在这场DeFi的浪潮中参与度如何?面对毁誉参半的DeFi项目,投资者如何从数以万计的项目中挑选出优质的项目?DeFi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布局DeFi的风险与挑战有哪些?对于韩国目前的加密圈,DeFi的发展又是何种状态?未来的DeFi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9月29日晚上7点,加密情报局特别版(第74期)重磅来袭,由Blockinsight主办,鸵鸟区块链联合主办的《DeFi线上论坛—韩国DeFi专场》,邀请到POFID DAO市场运营总监 Wanda、Insight Protocol Co-founder Calvin、MOBIUS CSO Youngsung Chong、Mag-net Company CEO AndRyu、Kakao Inc Team Manager Jeff Jeong、FirmaChain CEO Youngln Yoon六位韩国区块链行业知名从业者,与韩国区块链知名主持人Sharon一起跟大家分享韩国的DeFi现状,分析去中心化金融的现在和未来。

插入文章.jpg

以下是直播实录(内容稍有调整):

韩国积极参与DeFi生态,DeFi市场将获得更大成长

主持人:韩国的整体DeFi市场发展是怎么样的?随着DeFi行情的起来之后,中国大陆很多公链团队纷纷上线了DeFi应用,也有很多的团队在ETH,波场等生态上开发DeFi应用,不断创造财富神话,同时也有不少的仿盘等等,那韩国市场是如何布局的 ?

Calvin (Insight Protocol Co-founder):

本届政府的上台使韩国金融市场遇到了很大的危机,银行的低利息、不动产法规则以及Covid19造成经济不确定性。据韩国银行的报道,由于银行的低利息、不动产法的规则的原因,这两方面的投资资金的方向都变更至股权投资与加密货币的投资。

2020年 韩国 DeFi市场的成长率是去年储蓄金额的16倍,所以今年韩国大部分投资者都一直在讨论DeFi。大多数DeFi项目的利息都为9-10%,这远远超出了韩国银行圈的利息。由于COMP、Uniswap等项目成功发布,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超出了10倍甚至100倍,因此创造了财富神话。

随着海外国家的DeFi生态系统的成长,韩国DeFi市场也随之成长,这是自17年韩国疯狂市场之后的第二黄金时机的到来。目前韩国大企业SK、三星、银行圈等开始分析了DeFi的生态系统,因此我猜测到DeFi市场获得更大的成长的时候即将就要到来。

Jeff Jeong (Kakao Inc Team Manager):

事实上,韩国公链也在积极参与DeFi生态领域,但是他们的开发范围还是以原先开发为主,不轻易更换整个开发方向。开发方向为金融方向的公链是相对来说积极参与DeFi生态系统,对于不属于金融的公链,还是以支持原先的开发方向为主。

大部分的韩国投资者对DeFi代币的投资方式还是比较保守,他们爱玩Position Taking,并且大部分的投资者没有感觉到自己的Position taking的投资方式有钱赚(其实有不少收益),如果不谈Position taking,谈Yield farming,那保守的韩国投资者的观点就是DeFi存在比较大的泡沫。

DeFi能够革新传统金融,但安全风险不可小觑

主持人:DeFi市值在短短几个月就突破百亿美金。相关项目层出不容,再加上DeFi的项目门槛比较低,可谓是全民DeFi。那投资者们如何在成百数千个项目中甄别出好项目呢?用户在投资DeFi项目时需考虑哪些问题?

Calvin (Insight Protocol Co-founder):

首先,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目前DeFi的应用场景有500个左右,从大的类型来说有:Identity、钱包服务、资产代币(Tokenization)、稳定币、借贷、矿池挖矿、去中心化交易所、保险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DeFi能够革新传统的金融市场。

总的来讲,韩国也非常喜欢到DeFi生态领域上开拓未来的DeFi市场。韩国的DeFi市场有很多优势和特点,但还需要改善很多Point。例如,金融服务的接近性、手续费降低、个人信息的保护及安全保障改善以及不会停止的金融服务。都是很好的服务,但问题是在于,一个平台不能包含所有的服务,目前的DeFi项目都只能提供一种DeFi服务。

我个人的看法是,未来DeFi的发展与计划是可以把如上所说的点(就是Identity、钱包服务等)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就像现在的银行与金融市场,传统金融公司不会只提供一种服务,而是包含所有的金融服务。因此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开拓DeFi市场。大家要投资DeFi的时候,要重点考察这个项目是否为平台项目,这个项目是如何提供个人信息保护服务以及保障资产安全。

Youngln Yoon (FirmaChain CEO):

我认为DeFi具有进一步发展现有金融的潜力。与传统金融市场的商品一样,作为一般用户来说,去中心化金融商品或者项目是确实难以分析判断。我的建议是,尽量不要集于DeFi项目的利率或者收益率。先尽可能细致地掌握项目所追求的方向,战略与优缺点更重要。

主持人:DeFi的资金流入规模呈几何式增长,有行业人士猜测,DeFi正朝500亿美金冲。但是DeFi繁荣的背后往往也隐藏着危机,也是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智能合约代码出现漏洞、项目方暴雷比比皆是,DeFi的风险与挑战有哪些?

Youngln Yoon (FirmaChain CEO):

DeFi的最大风险是安全保障上的问题,单在智能合约的结构上很难发现安全漏洞,这些问题和一切行为总是引起黑客的攻击,这会给项目团队和投资者带来资本损失。DeFi项目应该首先持续准备智能合约的实时监控系统,透明性方案结构的高度化,以及项目方自身的安全对应方案,构建能够应对风险的安保体系。

Jeff Jeong (Kakao Inc Team Manager):

我很赞同Youngin Yoon的观点说,DeFi不需要基本KYC信息,而是直接从去中心化的状态上执行“金融”服务,我个人的想法是安保方向,从DeFi的发展的方向来看,目前的这种Yield farming方式的持续还是悲观的(规律、安保、经济方面)。

总的来讲,DeFi希望与中心化机构的产品进行稍微的融合,如果高度融合Hybrid-finance,DeFi的安保、经济方面的风险也会随之上升。DeFi未来的挑战就是目前的DeFi服务该如何改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使其规律化。

持续火爆or逐渐降温,流动性挖矿未来怎么走?

主持人:DeFi今年的大火因流动性挖矿,但同时也造成市场过热的情况。目前DeFi流动性挖矿似乎降温不少,进入瓶颈期,怎么看待流动性挖矿?

AndRyu (Mag-net Company CEO):

韩国的流动性挖矿者大部分虽然都知道DeFi是什么,但是对智能合约的危险性却一无所知,无法自行评价智能合约的内容,大部分用户依靠监察机关提供的资料来判断项目的危险性、代码的弱点以及诈骗的区别。

目前韩国的几个DeFi项目由于费用和时间的问题,根本不会接受智能合约或者代码安全的检查验证,而普通投资者在这方面往往比较薄弱,这也增加了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但从初期就开始开始加入流动性挖矿的投资者们,在近一个月也获得了相当多的收益,所以,韩国的大多数用户对流动性挖矿的关注度仍然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有高收益率的产品会逐渐消失,但我认为对流动性挖矿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郑永晟 (MOBIUS CSO):

这是很有趣的概念。我认为这次的DeFi热潮受新型肺炎的影响很大。由于无法在外部进行经济活动,所以通过加密货币寻找消极收入的投资者越来越多。另外,流动性挖矿里面包括有提供高利率/10000%APY等内容,自然有很多投资者也被他们误导。可是,多种加密货币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实际用处以及持续性的与否。流动性挖矿就是为特定加密货币提供给流动性,并获得代币补偿的一种服务。但如果挖矿的代币缺乏实际用处和实际需要,那热度只能下降。

主持人:目前韩国的加密圈,对DeFi的发展是如何的状态?相比中国和其他地区有什么差别?

郑永晟 (MOBIUS CSO):

我认为韩国的投资者非常保守,会表现出具有“攻击性”的倾向。虽然整体上看起来比其他市场活跃度比较低,但是个人进行投资资金的流动性比其他国家会更高,因此,很多项目在韩国市场持续可以保持曝光和营销。

国内几个主要项目都在现有服务模式上适用DeFi。但到目前为止,韩国的加密货币相关法规还不明显,很多DeFi项目还没有开始。另外,曾有说法称,引领2017年加密货币热潮的主要原动力是韩国市场,目前韩国投资者在收集信息,项目验证方面上都变得更加敏感。因此,MOBIUS团队也进行自我项目验证,对项目进行持续性的深入考察后开始进军市场。

DeFi目前面临诸多问题,但潜力不可限量

主持人:DeFi对区块链行业的推动及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区块链从业者以及区块链爱好者该如何共同把这块蛋糕做大,DeFi未来的潜力有多大?关键趋势是什么?

AndRyu (Mag-net Company CEO):

DeFi不是中央集中的机构或集团,而是协议和广泛分散的代码本身具有信赖的主体作用。因此从技术方面上可以减少手续费,对黑客攻击的风险也会低。另外,在现有金融体系中,贷款和海外汇款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能量,但是,DeFi通过区块链为基础的智能合约,大部分交易时间都在15分钟左右,非常快,手续费也很便宜。

目前全世界人口中,17亿人没有银行账户,无法使用银行服务。但通过DeFi谁都可以使用P2P形式的服务交流。但初衷不同,目前DeFi平台的使用方法确实很难用。进入门槛很高,法律上的问题也有。以前ICO对难得到投资资金的创业公司,很难中途收回投资资金的投资者们来说是很好的系统,但随着恶意利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大众对ICO是骗局的认识也越来越深。

随着最近”流动性挖矿泡沫”成为热点问题,社群纷纷担心DeFi也会产生跟ICO一样的副作用。目前很多用户在使用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困难,另外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的指导和限制也是DeFi产业以后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前面我所提到的内容都可以得到完善的话,我相信DeFi将成为一种不受中央权力或中间介入影响、谁都可以运行的、可以代替现有金融商品以及实现超越传统金融技能的去中心化金融体系。

Wanda (POFID DAO市场运营总监):

首先,我认为DeFi市场的潜力没有限制,但是我说的是真正的有落地功能及应用的DeFi,当你看到一个DeFi项目的时候,请你先把De去掉,问一下自己,就功能而言,剩下的 Fi 代表一种什么样的金融活动,那个金融活动才是金融实质,如果那个活动本身不具有发展的潜力和价值,在前面加了De,并不能让它变得有潜力和价值,那么它只是一个区块链上的小玩具。

然而如果有优质的金融工具来承载DeFi的落地应用,随着我们将越来越多的资产上链,加密货币市场将会有巨大的潜力。我们有机会改善人们获得、交易和保管这些为全世界人带来价值的资产的方式,这就是我们认为的DeFi的未来潜力。

DeFi市场将很快爆发,成为易于使用的服务

主持人:全球知名咨询机构Gartner的报告称DeFi尚未准备好大规模采用,因为它仍处于风险和复杂之中。那DeFi被大规模采用还需多长时间呢?5年?10年?

Wanda (POFID DAO市场运营总监):

我认为DeFi绝对不会等到5-10年才被大规模采用。

Jeff Jeong (Kakao Inc Team Manager):

我个人的观点是不到5-10年,从整个币圈的发展史来看,前期3年的时间,整个市场变化就很大,因此DeFi的大规模采用,在政府、机构介入之后,DeFi市场很快就可以爆发。

Calvin (Insight Protocol Co-founder):

我认为具有风险及复杂之中的产品的技术开发,这个已经算是过去的事情。DeFi项目已经在不久前具有了银行功能,开发了与银行同样的服务,因此我的观点是不会到5-10年,预计明年9月底,DeFi就会大规模普及。

AndRyu (Mag-net Company CEO):

正如MOBIUS郑CSO与Gartner的观点,如果供用户可以简单安全使用的DeFi商品增多的话,我们就可以快速地配合政府规定或FATF的指导方针。我相信远不用5年,DeFi就能够稳定地落地在我们的金融生活当中。

郑永晟 (MOBIUS CSO):

不依赖中央银行或机构,提供以区块链为基础的金融服务是DeFi的整体目标。实际上,在用户之间互动与使用产品等方面上,时间并不会成为问题。服务是要方便使用,让不了解加密货币或区块链的人也能轻松的使用。另外,政府也要积极支持稳定币的大众化。

预测DeFi的采用需要5~10年以上的想法,与认为区块链市场的成熟需要5~10年以上的想法相同。但是,世界总是不断的变化,没有贴合大众的DeFi服务,就没有DeFi的未来。

Youngln Yoon (FirmaChain CEO):

正如前面所说 DeFi 使传统金融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了低/零利率时代的一个好方案。但是,从最近韩国传统金融市场的1.5万亿规模的LIME基金案例上可以看出,DeFi还是具有很大的风险。韩国政府目前对区块链产业有培养意识,同时也明显的表现出对加密货币交易的特别金融法规的制定等的控制投机危险的意志。与前面Mag-net和MOBIUS项目负责人所表达的观点相同,DeFi项目的接受力取决于怎样构建不使投资者陷入危险的系统以及如何快速获得政府的信任。

主持人:Wanda、Calvin、Youngsung Chong、AndRyu、 Jeff Jeong、 Youngln Yoon的精彩分享,让我们对韩国的DeFi市场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DeFi作为2020年最火的风口,具有无限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扩大,DeFi终将成为革新传统金融体系,创造更先进未来的最强力量。

==

和11万人同时接收最新行情资讯

搜“鸵鸟区块链”下载

和2万人一起加入鸵鸟社群

添加微信ID:tuoniao02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