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数字化驱动供应链金融升级
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商务部、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外汇局等8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下称《意见》)。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精准服务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一直是金融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中国金融杂志接连策划“供应链金融”“产融结合新趋势”等专题,就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发展进行分析。在《意见》发布的背景下,重读这些文章,又能激发出一些新的思考。
作者|韩晓宇 邓宇 「 中信银行 ( 601998 , 股吧 )电子银行部; 交通银行 ( 601328 , 股吧 )」
文章|《中国金融》2020年第7期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产业链发展,隔离防控以及“封城”等催生了线上化金融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加速向数字化迈进。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不仅能够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线上化应用率较低、流程复杂和征信数据不全等问题,而且将从技术层面解决供应链金融信用、认证和产业链融合连接问题。未来,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升级应抓住当前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核心的“新基建”发展机遇,通过强化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技术与管理能力,将数字化切入到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层,构筑信用体系更为牢固、供应链更为完善的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体系。
数字化赋能供应链金融的价值与应用
目前,数字化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区块链、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核心数字化应用范围、应用能力大幅提升,在金融机构、企业、第三方服务等各个层面获得了共识。而供应链金融正迅速搭上数字化的快车,供应链的平台化战略及智能化策略都是建立在数据集中、数据分享、数据整合的基础之上,可极大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和普惠金融的质量。
数字化提升供应链应用能力与范畴
数字化时代,企业同时掌握大量核心数据和关键技术,依靠金融科技作为强大支持,打造智慧供应链,拥抱数字化时代。产能数字化意味着可拆分、可重组,每一个元素标准化之后,不同的组合方式与结构模式带来的不光是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更是行业内的跨产业的大变革。疫情期,“零接触服务”“无接触贷款”等逐渐在各大金融机构得到大规模应用,并且成为疫情期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应急模式。未来供应链金融将是数字化的金融、物流、业务构成的可追溯的、实时的跨行业、跨国界的大系统。科技赋予了金融新的生命,数据化和智能化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突破瓶颈原始动力,而在线化和电子化则使得供应链金融的交易成本有效降低。科技改变了传统供应链金融,它使得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得到极大的扩展,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并催生了更多的金融新业态的繁荣发展。
数字化促进供应链金融产业紧密融合
供应链金融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地位。以 互联网 、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 信息技术 ,推动着全球经济格局的生变,给我国供应链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而供应链体系正以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的形式汇聚而成新的业态,如基于应收账款、库存、销售而长期形成的行为、联系、声誉、偏好和互动等动态行为信息的监测和捕捉体系,促使轻资产型企业的“不动产”转化为“动产”的新型抵押要素,为金融机构开展投融资活动提供了新依据、新元素,由此改变了传统金融不动产抵押和中心化信息垄断的服务模式。供应链产业对传统作业流程的碎片化进行了整合和扁平化重组,促进了企业在细化分工中保持紧密的关联性,降低了各环节之间的摩擦成本,形成了各产业链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数字化技术优化供应链金融流程
疫情期,线上化的金融服务支撑了整个隔离期产业的正常运转,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数字化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在实体经济增速换挡和转型之际,数字供应链金融成为整个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战略突破口。以核心企业作为节点,向联盟链中的供应商节点提供身份认证,以及付款和分销赊销等智能合约服务,成为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供应链资金流规划过程中,以主节点企业协调制造业上下游分节点企业,合理布局业务活动,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点对点资金的合理分布,满足主节点核心企业的产业生态的加速转型和升级。同时,从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技术手段来看,由于包括担保、抵押、贷前评估、预付款、存货、应收款等服务要素,可运用智能合约来实现对联盟客户的评估和控制,以及利用风险补偿等基本金融属性,令为联盟客户提供衍生性风险管理的技术设计成为可能,以此提升供应链内部制造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数字化提升供应链风控与融资效率
从数字模式看,供应链金融体现了中小企业的包容和普惠性特点,服务不再局限于中小企业有形的可抵押资产,更多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对供应链参与成员进行整体的资信评估,放宽了对制造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准入门槛。具体考虑因素包括,一是将银行的不动产担保质押转向交易过程中的应收账款、存货、未来货权、贸易关系等收益权凭证,作为动产抵押的依据,并将其逐一数字化后,进行金融抵押明细的后台管理和登记;二是补足了中小企业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如贸易信息的转换代替个体的资信等;三是贸易情况、控制货权、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第三方物流监管等,需要列入智能合约的风控体系;四是对主节点和次节点的企业采取智能销售合约的团购管理,以此降低供应链的操作成本。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应借助分布式账本技术,为主节点银行的授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金融资源进入经济实体提供新途径,并与物联网有效结合,形成符合产业结构特征的实体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融合新平台。
数字化驱动供应链金融升级的难点
数字化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供应链金融的生态,对于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构建、产业融合等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由于数字化相关应用和技术仍在持续开发研究,应用成本和程序较为复杂,技术短板和监管规则的缺失不利于供应链金融线上服务,信息孤岛和信用壁垒仍制约着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拓展。
数字化技术应用不成熟,供应链金融推广受限
数字化驱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目前仍局限于大型互联网企业、核心供应链企业和集团公司客户,这些大中型公司的资源、资金、渠道相对丰富,具备发展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优势。但是,部分公开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65%的供应链金融企业服务的客户范围相对有限,客户数量在500家以内,42%的客户数量在100家以内。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B端服务产业壁垒高,不少企业起步选择基于自己更加熟悉的特定行业深耕细作,另一方面也同时受限于国内商业信用环境相对较差,金融科技应用还不够成熟,真正数量上占主导的微利企业尚未被有效的金融服务所惠及。在国内,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准入门槛较高,小微客户和普惠客户纳入供应链金融存在不小的短板,其原因也在于中小微客户的信用数据不健全、供应链端的融资成本偏高,极大限制了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应用价值。
数字化技术成本相对较高,供应链融资规模偏低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需要产业的融合,单一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无法满足目前全球产业链、区域产业链的多元化需求,加之供应链金融本身的资金来源仍然较为狭窄,融资规模偏低。《2019中国供应链金融调 研报 告》显示,绝大部分的供应链服务企业的融资规模在50亿元以下,占总量的65.82%;其中不乏总规模1亿元以下的初创型机构,占总量的14.56%。总的来说,供应链金融融资规模分布较为分散,小型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的融资总量与大机构的融资总量差距悬殊,融资总量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也对应着融资成本的差异。小型机构在融资成本、规模劣势的情况下需要有自身独特的差异化服务优势才能在行业中安身立命。
数字化信用和信息不对称,供应链金融模式单一
数字化嵌入供应链金融的标准非常高,模块化、流程化和大数据的运营必须打破信息和信用不对称的问题。目前,供应链金融仍高度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传递和动产监控,而非企业自身信息不对称的降低或事件本身透明度的提升。根据《2019中国供应链金融调研报告》的数据,从业务模式类型看,应收账款业务占据绝对优势,有83.1%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开展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企业开展纯信用贷款的比例为38%。实际情况看,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仍为应付应收账款融资,线上化的贷款模式依赖于抵押,纯信用的贷款额度偏低,同时对于大部分小微客户来说,信用数据的缺失导致供应链金融的准入受限,无法享受到供应链金融的服务。信用和信息不对称会造成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功能和范围大大收缩,本土核心企业对于供应链金融的认同感较低,未能纳入到主流的融资渠道,这也给下游的供应链客户带来了融资难题,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为薄弱。
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流程改造较复杂,管理难度大
供应链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网链式结构,连接着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等多重角色,在数字化改造上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成本较高,同时,供应链金融涉及的企业、行业类型复杂,数字化风险体系搭建绝非易事。因此,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不再局限于借款企业,而是涉及众多主体以及整条供应链的运营风险,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弱点。供应链金融评估需要兼顾更多主体,难度加大,交叉风险高。众所周知,一个完整的金融贷款业务要包含授信申请、决策、开户、签署合同、放还款等步骤,业务流程复杂。与此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中后台管理效率问题,如果核心企业、产业链、第三方以及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平台不健全就会导致供应链反应慢,影响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效率。
加快数字化应用驱动供应链金融升级的路径
疫情后期,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鉴于中小企业以及普惠金融的发展生态更趋 于平 台化和生态化,应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技术应用下沉和供应链信用、风控体系的技术优化,推动供应链金融向垂直化方向发展,打通信息壁垒和信用体系,改造供应链金融流程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并且在监管层面给予支持。
加快数字化推进供应链金融垂直管理
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是数字金融延伸和升级的重要领域,数字银行和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均应纳入国家战略层面,而数字化是供应链金融最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和基础是产业,不同产业的主体特征、生态、周期、资金流动特征等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产业的供应链管理流程差异巨大,也就很难有一个市场主体能够跨越巨大的产业鸿沟,形成具有普适价值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因此,在垂直领域的深耕是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在纵向市场的深度垂直才有可能利用甚至化解核心企业对行业的控制力,从而在纵向市场形成一种良性的生态和平台。未来供应链金融的突围方向,可以先走纵向垂直化、再走横向规模化的道路。这就需要包括金融科技企业在内的新兴公司能够深度下沉,真正吃透目标产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逻辑,在此基础上提供“滴灌式”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跨领域搭建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资源平台
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应用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基于数字化基础下的资源平台的搭建。目前,供应链数字化的应用包括“核心化”和“去核心化”两种模式,“核心化”更依赖于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持,而“去核心化”则主要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显著降低供应链交易中的验证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难题。所谓“去核心化”并不是意味着核心企业不再参与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交易,而是核心企业不再作为构建生态的控制者,甚至某些环节的确权可以抛开核心企业,它将只是作为一个信息提供者和资产管理者的身份出现,这种模式下,更多的企业能够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设计中,比如平台类企业运用大量的交易数据、物流类企业运用海量的物流数据,都能作为有效的切入点来建立“去核心化”的生态。两种供应链金融平台发展模式赖以生存的基础都是运用金融科技的能力,尤其是运用金融科技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的能力。
加快运用数字技术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流程
数字化供应链的升级需要打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内部流程,加强核心企业、融资机构、第三方平台和产业链企业的数据、模块对接非常关键,通过金融服务后台化,协同创新金融服务综合化与灵活创新结合,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流程,解决信息、效率和资金融通问题。一是以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的方式呈现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优势,与 保险 、理财、现金管理等企业金融服务一起寻求合作共识,改变过去单一的融资渠道和模式,以市场化方向和政策引导激活供应链金融的应用。二是解决核心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信用问题,加强信用和信息交互应用,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建立差异化的融资方案,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产业链末端的小微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三是通过数字化流程改造和供应链管理创新,协同各方加快订单服务、物流支付、资金支付以及安全库存计划等,寻求与物流、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多方合作,发挥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作用。
探索数字化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虽然对于产业链企业融资服务提供了便捷,但是供应链金融的复杂性、差异化和底层资产管理仍然存在很多短板,依赖核心企业的融资模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具有较高的成本,而大量的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缺失同样存在金融风险。数字化技术不仅需要应用到数据、信息和精准画像,更需要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风控。一是加强构建监管、行业协会、机构和企业等密切协作的风险管理系统,将过去多头治理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逐步转向顶层设计与地方特色、行业特色兼容的模式,通过“财政资金补偿+银行信贷资金”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放大金融辐射范围,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同时也为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提供风险担保。二是促进以企业为主导、银行为主导、第三方平台为主导的多种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监管部门针对不同的平台进行风控体系评估,核心企业、银行以及第三方平台则以数字化技术开发智能风控,打击套取信贷资金、虚构贸易背景、非法催收等行为,帮助供应链企业发展。■
(责任编辑 植凤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上半年行情犹如过山车,比特币下半年面临五大风险!
汇通网7月2日讯——6月1日,市场分析师RyanBrowne撰文称,随着时间进入今年下半年,加密货币面临的五大风险监管,高波动性,环境方面的担...
比特币暴跌30%酝酿“77万人爆仓”惨案,后市或跌向27000
比特币周三恍若带着投资者坐上了一列疯狂的过山车。这种最大的加密货币在美东时间上午一度暴跌30%触及30000美元,相当于从4月创下的近6500...
马斯克翻脸堪比翻书,亿万富翁“驳斥”并号召抄底比特币
两位亿万富翁就比特币的环保属性爆发了一场争论,战火甚至蔓延到了最近才壮大的散户交易市场,新入场的加密货币投资者对马斯克一片怨言。全球第二大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