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H三周岁回顾:比特币扩容往事,一场事关信仰的“战争”
在比特币十一年发展史上,如果非要梳理出一些决定性事件,那么以下事件必然会上榜。
2008年10月31日,比特币白皮书发布;2009年1月3日,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2010年5月21日,程序员Laszlo Hanyecz用1万个比特币购买两块披萨;2017年8月1日比特币发生硬分叉,比特币现金BCH诞生(UTC)......
在所有这些大事件中,如果其事件都在推动比特币沿着康庄大道上前进,那么发生在2017年8月1日的BTC硬分叉事件,绝对是比特币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是重点中的重点,对比特币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扩容始末牵涉到的国内外大咖(部分)
刚刚过去的8月1日,是BTC分叉三周年,也是BCH三周岁的日子,借此对比特币分叉始末进行回顾。
貌合神离、临时起意、鸡同鸭讲、攻守同盟等词汇都不足以囊括比特币分叉带来的混乱,比特币分叉至少有产生三方面重大影响:(1)曾经市值第二的比特币现金BCH诞生,此后大量分叉币诞生;(2)比特币在“隔离见证+闪电网络”的路线上走得更加坚定了;(3)比特币社区发生严重分裂。
1、最早讨论比特币扩容的人——中本聪
时间倒回至2010年10月3日,此时,距离中本聪隐退只剩下两个月时间了,比特币开发者Jeff Garzik在Bitcointalk论坛发帖,建议将容量限制提高到7.1M,他在论坛上说道,“我们至少要能赶上Paypal的交易速度”。
当时中本聪认为,比特币区块尚未填满,但需要为未来的扩容做准备。
两个月后的2010年12月12日,由于维基解密事件,中本聪彻底离开人们视野,比特币扩容就此被搁置。
2、2013年,比特币容量问题凸显
时间再往前拨7年,2013年比特币网络开始面临交易暴涨的问题,彼时每个区块占用量已达到150K左右,占比为15%。
比特币开发者Jeff Garzik于2010年在Bitcointalk上与中本聪讨论扩容的帖子再次得到热议。
Jeff Garzik( 杰夫·加齐克 )
而到了2015年1月份,比特币区块使用量已经达到0.3M,占比为30%,如果将开发周期考虑在内,扩容问题已十分紧迫。
3、提升比特币交易速度的关键
比特币每个区块为1MB,按照平均每个交易大小为250字节(Byte),那就只能记录1024*1024 / 250=4194个交易。产生一个区块平均需要10分钟,那么每秒交易笔数就为4194/10/60=6.99笔,通常我们所说的比特币每秒7笔交易就是这么来的。
每个区块记录交易数:1024*1024/250=4194笔;
每秒确认的交易数量:4194/10/60=6.99笔;
这里面有三个变量,分别是区块容量、交易大小、区块时间,其中只有通过更改区块容量提高交易速度的方法是可行的,例如将区块容量从1M增加到32M,那么每秒交易速度就会从7笔增加到224笔。如果不扩容,还想要增加交易速度,就只能通过侧链进行。
这其实就是后来比特币扩容之争的两条关键路线。
4、Blockstream,“隔离见证+闪电网络”路线的推动者
2010年12月12日,中本聪从公众视野消失时,将比特币开发权限交给了嘉文·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此后嘉文又把代码管理权限给了4位开发者,其中就包括格雷戈里·麦克斯韦 (Gregory Maxwell)。
Gavin Andresen
Adam Back(亚当·巴克)
2014年8月, 密码学家亚当·巴克(Adam Back)、投资者Austin Hill、核心开发者雷戈里·麦克斯韦(Gregory Maxwell)、Pieter Wuille、Matt Corallo等合作创立了比特币技术公司Blockstream。Adam Back出任CEO,Gregory Maxwell出任CTO。
Adam Back是著名的哈希现金(HashCash)机制发明人,中本聪在设计比特币时就采用了类似于哈希现金的PoW机制,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中介绍PoW机制时,专门向他致敬。
Blockstream是干什么的呢?
Blockstream公司侧重于侧链技术与闪电网络,2014年底和2016年初,Blockstream分别获得2100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和5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按照Gregory Maxwell的说法,Blockstream就是为了比特币开发而建立的。
Gregory Maxwell(乔治·麦克斯韦)
2015年2月闪电网络白皮书发布,2015年12月隔离见证(Segwit)方案被提出。此后,Gregory Maxwell将闪电网络写入比特币路线图,形成了“隔离见证+闪电网络”的技术路线。
该扩容路线,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区块大小,而是通过巧妙的设计,与链下处理的方式加快比特币确认速度,与嘉文、杰夫所坚持的路线完全不同。
隔离见证:不把对交易的见证信息写入区块,从而使得区块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少单笔交易的信息量,来容纳更多的交易。
闪电网络:在有频繁往来的交易对手之间以保证金的方式构建一个预付款的池,只要不超过这个额度,所有的交易不在主链区块里记录,只有在结算的时候才发生一笔交易,从而减轻小额交易对主网的压力。
5、扩容方案一:Bitcoin XT大区块方案
Bitcoin XT是嘉文为比特币扩容,在2012年建立的与Core兼容的比特币全节点版本。
在此版本上,Jeff Garzik提出了比特币改进建议BIP100,建议矿池进行链上投票,超过75%算力同意既可以扩容。Gavin Andresen和Mike Hearn提出BIP101,建议先扩容到2M,然后每两年翻倍。
2015年6月,考虑到更大区块带来的网络延迟,来自中国的矿工们同意BIP100扩容方案,即当超过全网算力75%同意,就可以将同意将区块先扩大到8M, 嘉文 的扩容方案被拒绝。
2015年下半年,比特币区块占用从0.3M迅速增加至最高0.7M,比特币社群关于扩容的讨论声音愈加高涨,扩容事不宜迟。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彻底扭转了故事发展方向。
Mike Hearn( 迈克·赫恩 )
2016年1月,大区块的鼎力支持者Mike Hearn宣布退出,卖掉所有BTC之后,推出加密社区,并宣布“比特币已死”!
原因有三个:1)Core和Blockstream对比特币开发权的控制;2)在Reddit上,讨论Bitcoin XT扩容版本的版块r/bitcoin遭到管理员管制。同时在bitcointalk.org上,关于扩容的讨论也遭到管制;3)掌握优势算力的中国矿工对Core 非常 忠诚。
Mike的退出,Bitcoin XT方案失败。
6、扩容方案二:Bitcoin Classic 方案与香港共识
2016年1月,嘉文等建立新的开发组Bitcoin Classic,扩容进入Bitcoin Classic阶段。
2016年2月22日香港会议召开,中国矿工、比特币核心开发者、Blockstream CEO Adam Back达成协议:2016年4月发布隔离见证;7月完成硬分叉代码;2017年7月在社区支持的前提下实施硬分叉升级。这就是香港共识。
中国矿工抛弃了嘉文建立的开发组Bitcoin Classic,选择支持核心开发组(Core)。
2016年5月,比特币区块中位数已经达到1M!手续费开始提高。然而,Core并未履行香港共识的承诺。5月份,Core核心开发者Gregory Maxwell和Mark Friedenbach等人公开反对香港共识,香港共识破产。
重启Bitcoin Classic的呼声重新发出,此时的嘉文仍然是推动扩容的重要力量,但一个意外事件,彻底粉碎了嘉文的扩容之旅。
7、CSW事件与嘉文黯然离场
2015年底澳大利亚人克雷格·赖特(Craig S. Wright,简称CSW)开始公开声称自己是中本聪,得到嘉文承认。
2016年5月4日CSW公然离弃此前答应的转移中本聪币的承诺,嘉文名誉受到巨大损失,黯然退场。
Craig S. Wright(澳本聪)
2016年1月,扩容干将Mike退出,Bitcoin XT扩容方案失败;2016年5月,因为澳本聪事件,嘉文失去公信力,Bitcoin Classic扩容方案失败。扩容阵营的两位坚定支持者就这样全部陨落。
关于嘉文,其为比特币生态的发展做出了大量贡献:
2016年1月,扩容干将Mike退出,Bitcoin XT扩容方案失败
2016年5月,嘉文失去公信力,Bitcoin Classic扩容方案失败
总结嘉文与比特币的渊源,这也许可以专门出一篇栩栩如生的调查报告
也许嘉文还会回来,但毕竟一直为比特币未来奔走的嘉文,彻底离开了
2010年底,嘉文建立比特币水龙头,被中本聪指定成为首席开发者
2011年, 嘉文正式接管比特币开发权限
2012年, 嘉文建立比特币基金会,并放权给四位开发者
2016 年,因支持奥本聪,核心开发者撤销了嘉文的“提交访问权限(commit access)
His commit access to Bitcoin Core on GitHub was revoked in May 2016 after stating Wright is Satoshi Nakamoto.
到现在为止,所有的关键角色都已登场:Blockstream、扩容派、矿工 。
8、扩容方案三:Bitcoin Unlimited
2015年11月26日Andrew Stone等开发者发布了Bitcoin Unlimited版本。
Andrew Stone( 安德鲁·斯通 )
Bitcoin XT失败、香港共识失败、Bitcoin Classic失败,扩容阵营一路惨败,而以Gregory Maxwell作为代表的核心开发组与Blockstream却在“隔离见证+闪电网络”的路线上越走越坚定。此时矿工纷纷转向逐渐崛起的Bitcoin Unlimited,分叉大战即将打响。
2016年10月比特大陆参与投资的Viabtc矿池创始人杨海坡率先宣布支持BU。
江卓尔
杨海坡
为了不受制于人,著名比特币早期投资人,被称为“比特币耶稣”的Roger Ver也创建了Bitcoin.com矿池,宣布支持BU。BTC.top矿池创始人江卓尔、比特大陆的蚂蚁矿池等也相继支持BU。
Roger Ver
但是,2017年2月到4月期间,由于BU软件漏洞,多次导致大量节点掉线,大量中立者对BU失去信心,开始转向支持Core开发组,BU失败。
9、扩容方案四:纽约共识鬼影憧憧
2017年5月份,在Barry Silbert( 巴里·希尔伯特 )极力促成下,矿工、开发者们达成纽约共识,约定实施SegWit+2M绑定扩容的方案,也就是SegWit2X,在不硬分叉的前提下,达成扩容。
实际上,2017年5月份,比特币已经处于堵死状态,比特币区块容量基本被用尽。
这一时期,各个加密货币价格疯涨,2017年3月到6月,ETH的价格从13美元飙升至385美元,翻了近30倍;XRP三个月翻了近53倍;LTC也翻了7.5倍;同期BTC只增长1倍。
但是,就在纽约共识准备向外公布的前一刻,比特币核心开发者在James Hillard抢先提交了一个与纽约共识名字完全一样,但内容不同的提议——BIP91,这会导致投票混乱——矿工到底是支持James Hillard,还是支持真正的纽约共识?这为纽约共识的执行覆盖上一层阴影(具体细节,参照刘昌用老师的《比特币扩容之争始末》一文)。
Barry Silbert( 巴里·希尔伯特 )
此外,纽约共识先实施SegWit软分叉,即8月1日,实施SegWit方案——“用户软分叉激活”(UASF),直接绕过矿工,不升级到分叉后的版本的矿工挖矿得不到区块奖励,两个月后再硬分叉扩大区块容量(到2M),也就意味着该方案直接绕过算力投票,这也给纽约共识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纽约共识首先没有Core开发者参加、二缺乏技术优势、三2M扩容无保障且仍可能导致分裂,共识十分脆弱。
最终到达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分叉。
10、硬分叉:2017年8月1日,比特币硬分叉,BCH诞生
2017年6月30日,荷兰阿纳姆召开了扩容系列会议。 会议期间,Bitcoin ABC的Amaury( 阿默里 )拿出了可以实行 UAHF,即将容量简单扩大到8M的比特币新版本。
吴忌寒、杨海坡、Roger等决定落实UAHF。
2017年8月1日,已经形成了BCH稳定的交易市场。8月1日,随着Viabtc挖出了第一个BCH区块,随后江卓尔的BTC.top和比特大陆蚂蚁矿池等也加入挖矿,BCH诞生。
11、一场事关信仰的战争
分叉,并不只是关于区块大小的争执,还是一场事关信仰的战争!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