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总市值:
0%
恐慌指数:
0%
币种:--
交易所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DC/EP应用场景探讨:为什么说它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

收藏
分享

文:高彩霞、李铭

来源: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编者注:原标题为《DC/EP应用场景探讨》

摘要: 近日,有关我国央行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简称DC/EP)的消息密集发布,引发社会热议。本文对 DC/EP 应用场景进行了具体探讨。

近日,有关我国央行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简称DC/EP)的消息密集发布,引发社会热议。目前央行已经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在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原则下,从 2019 年年底开始在深圳、雄安、成都、苏州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DC/EP 首批试点机构包括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大行和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试点场景包括交通、教育、医疗、消费等领域。后续将不断优化 DC/EP 功能,稳妥推进数字化形态法定货币出台应用。随着市场上试点场景的增多,让人们意识到 DC/EP 发行已经进入倒计时,并终将进入寻常百姓家。

DC/EP的主要特征

法定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为价值支撑。DC/EP 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本质上属于中央银行对公众发行的债务,以国家信用为价值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可保证 DC/EP 有效发挥计价手段、交易媒介、流通手段、贮藏手段等货币功能。

DC/EP 定位于现金(M0)替代。货币供应量可以按照货币流动性的强弱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即 M0、M1、M2、M3、M4 等。以我国为例,我国央行将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M4: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M3和M4在统计当中使用较少,一般以M0流通现金、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作为参考。

DC/EP 的发行与流通将有机融入“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复用现有的成熟金融基础设施,通过双层运营体系由商业银行通过电子钱包向终端用户提供数字货币存取等服务。

在 DC/EP 监管层面,央行将坚持“前台自愿,后台实名”原则,确保监管层的穿透式监管,保证数字货币从发行、流通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的全程追溯和闭环可控。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与银行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推动反腐、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 KYC、AML 合规科技建设,还将在适当脱敏情况下,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稳定等需求提供数据支持。

02 DC/EP 的推广原则

DC/EP 推广秉持从封闭测试到小范围试点再到全面开放,从简单的特定场景到全领域推广,从国内到国际,从简单到复杂的智能合约应用的原则,进行稳妥可控的推进,不设定技术路线,随着技术的迭代,不断进行完善 DC/EP 的功能,体现央行与时俱进、包容性和开放性。

DC/EP 采用松耦合账户,按个人信息确认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级账户,第四级账户可实现远程开户,但是对于支付的金额有限定。最严苛的是第一级账户,需柜签,无支付金额限制。

03 参与方的定位与职责

从央行的定位来看,在技术上,主要服务于为 DC/EP 的发行、流通和交易,制定技术和规范,遵循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一体化的思路。在治理上,主要服务于货币政策运行和金融稳定,加强对于货币体系转轨运行的监测监管,提升央行对货币运行的调控能力。

2019年11月,在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9 年工作会议上,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为规范引导新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 17 项金融行业标准已经立项,正在加紧研究制定。目前,我国已形成国家金融标准65项、金融行业标准252项。2020 年1月,《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JR/T 0184—2020)金融行业标准由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该《标准》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提出并负责起草,中、农、工、建等几大银行共同参与,规定了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安全体系,适用于在金融领域从事分布式账本系统建设或服务运营的机构。预计未来央行也将延续这一思路,致力于 DC/EP 制度化建设,做好标准和规范,构建起权威的标准系统,服务于货币政策的监管和制定。

对地方和政府部门而言,可以依托 DC/EP 实现跨部门的协作,实现统筹管理。地方行政管理工作是一盘棋,需要统筹安排和协调,通过 DC/EP 可以为审计、财政、卫健委、人社局、交通局、金融监管局等相互协作建立基础条件。随着智能合约的采用,可以自动实现企业/个人缴纳税费、医保费用、教育费附加等费用的统一划拨,如通过 DC/EP 可以实现和公务卡绑定,有效简化报销流程。

商业应用部门主要由私营机构来构建和支撑。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提出,私营部门如果参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具有公共精神,对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具有较高要求,可以采用“赛马”机制在竞争中选优。在过去中国消费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私营机构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产生了世界级的互联网巨头,但是企业竞争存在的零和博弈,利用人性弱点设计各种产品,企业数据采集没有底线的问题,被社会所诟病。参与 DC/EP 的私营机构同样需要借鉴并做好公共服务的觉悟,在遵循和维护 DC/EP 安全性、稳定性、保护隐私等原则下,既要考虑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关系,又要考虑商业推广的可行性,服务好实体经济,给零售市场和消费者带来新体验。

DC/EP 的应用场景分析

第一阶段:试点推广

在中国的体制下,DC/EP 推广之始,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最为有效。首先是通过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开始,如政府、交通、教育,扶贫等。通过行政力量和资金补贴的方式有利于 DC/EP 的快速普及,有利于加强或者扭转政府信用缺失。如农民工的部分工资可以以 DC/EP 形式发放、并为其流通和结算创造环境,一来可以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便于监管,二来可以引导推进农民、农村、农业融入数字经济。其次,政府可能会采取一定的财政补贴措施或者采用正向引导方式加快 DC/EP 的使用,由于 DC/EP 的可追溯特性,经企业授权,银行、投资机构可以查询企业真实的经营信息和流水信息,从而取代担保和核心企业等中介,直接获得银行的债权和投资机构的股权融资。例如,企业的小额贷款可以以 DC/EP 的形式发放、有利于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改革,解决当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个人良好的缴纳记录,也将有利于个人信用的建设,从而获得更好的社会福利。

再次,DC/EP 为特殊时期特定补贴发放提供了创新政策工具。在传统逐级下发模式下政府专项补贴存在落实不到位、擅自挪用等乱象,依托 DC/EP 的可编程的特性,通过“前瞻条件触发”、“时点条件触发”、“流向主体条件触发”、“信贷利率条件触发”“ 经济状态条件触发”等一种或者多种条件设定,政府将能够实现专项补贴资金的精准投放和精准追踪。

最后但更重要的是,DC/EP 定位是 MO,代表流通中的纸币,首要目标之一是为了提供更方便的零售支付。DC/EP 最终能否为市场接受取决于是否能够为公众提供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支付工具。2020 年 4 月,雄安新区管委会召开法定数字货币试点推介会,其中包括餐饮、娱乐等数十家零售服务商参会。通过 DC/EP,可不限时空,实现商户间优惠积分的打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实惠。

第二阶段:构建未来商业形态

数据成为生产要素之后,实体资产和虚拟资产(如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可以形成数字资产,数字资产可以从以往复杂的、含混不清的整体流程中拆分出更具体的细节,并通过 DC/EP 快速转换为可以定价和转移的资产,丰富了要素市场的多元化,在确权的基础上也可以保护好权益人的利益。受到保护的多维、无限分割的数据资产可以进一步的组合和优化配置,提升了数据资产的利用频度、深度和广度,可以创造出无限丰富多元的产品和服务,产生新消费,让整个社会更加有活力。如普遍流行的表情包、电影中的某个插曲、音乐中的某一段旋律都可以进一步的量化定价并进一步再创作。

疫情倒逼采取无接触服务,“碰一碰+”可以实现无接触式的支付,既是适应当下现实的需要,也会在未来成为常态。在未来社会中,人际关系不局限于简单的层级关系,而是形成相互协作的网状网络。DC/EP 可以跨越 POS 机、微信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渠道,实现在任何支付终端之间的支付、交易和结算,实现自由支付。DC/EP  “碰一碰+”有利于网状关系的展开和协作。由于 DC/EP 的可追溯特性,可实现用户的可退款保护,让网状的社会协作充满弹性和回旋力。比如,“碰一碰+”可以在不侵犯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搭建临时组织,实现轻链接。可以说 DC/EP 闪烁着现代文明所要求的隐私保护、高效组合和协作的精神,为未来轻社交提供了有力的链接工具,有助于更好的挖掘出商业机遇和商业场景。

再比如,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地区产业集群间企业的合作被拆分成商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不同的具体环节,可不断推进纵向跨云、管、端和横向跨行业、跨环节的“数据流动”,促进边缘“数据使能”创新。DC/EP “碰一碰+”能够为任何环境下的协作和交易建立可能,使得动态的、临时性的协作成为可能,促使应用新模式和新业态的产生。未来,将在自动驾驶、医疗自动诊断、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开展应用。

第三阶段:万物互联、世界互联

DC/EP 推进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单场景到深入产业并使用智能合约的过程。我们猜测 DC/EP 的定位也将从 M0 向 M1,M2 逐步延伸,若未来实施零利率甚至负利率还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有待深度探讨。从范围上,不仅丰富人与人的链接,更是加深物与物的链接。从边界上,不仅面向国内市场最终也将走向国际。DC/EP 的推广使用将有助于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

2020年4月30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要求建立 NB-IoT(窄带物联网)、4G 和 5G 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以LTE-Cat1满足中等速率物联需求和话音需求,以 5G 技术满足更高速率、低时延联网需求。并提出到 2020 年底,NB-IoT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 12 亿;打造一批 NB-IoT 应用标杆工程和 NB-IoT 百万级连接规模应用场景等目标。

物联网概念首次提出是 1999 年,最早可以追溯到 1990,在 2005 年的 WSIS 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至此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纷纷推出本国的物联网相关发展战略,均希望在新一轮信息发展中抢占先机。2017 年起,中国的物联网飞速发展,初步预计到 2025 年市场能达到 1.1 万亿元。

受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综合驱动,物联网呈现“边缘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的特征,DC/EP 通过在智能蜂窝模块中内置的物联网设备钱包,利用设备自动生成的唯一 ID 和交易签名,为设备身份认证和签名数据的存证及交易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对于恶意 “刷单”行为,设备异常行为将被识别而形成抵抗力。未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 5G 将实现融合发展,随着物联网智能社会的到来,将出现大量跨品牌、跨平台、跨设备之间的通讯和协作,与传统产业进行整合创造出新的生态平台和系统,DC/EP 使得在保护原始数据和个人隐私的条件下,为设备提供价值分配,实现设备互联互通的高效化和智能化,从而使得商业模式创新实践落地,促进社会整体效率提升。

在世界范围内,货币资金的跨境流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基于跨境贸易的复杂性、货币种类的多元性和各国监管政策的差异,资金跨境支付结算可能需要多个中间机构合作才能最终构建汇款通道完成支付结算。二战之后,形成了为美国为主导的全球贸易清算系统 —SWIFT,在 SWIFT 系统上都是以美元进行清算和结算,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最新数据,2020 年 3 月,按照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占比,美元占 85.83%,欧元为 6.54%,人民币只占比 2.40%。目前全球有 1 万多家商业银行都是 SWIFT 的成员。但是 SWIFT 存在诸如效率低、费用高、不透明、不平等等诸多弊端。

从技术上看,由于支付结算业务涉及到多个参与方,存在安全性、隐私性以及性能效率方面的问题,被业界认为是最适合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行业之一。有不少区块链项目、区块链电子钱包和稳定币,如 Ripple、USDT,在跨境支付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但是由于其资源整合能力弱及存在反洗钱、反恐等方面的漏洞,并且单纯依靠市场力量的虚拟货币难以承担国家财政和金融政策的职责,甚至会引起脱离国家外汇管制,很难发展成为主流国家跨境贸易的结算工具。

为了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跨境清算效率,提高交易的安全性,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2012 年初,人民银行决定组织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InterbankPaymentSystem,以下简称CIPS),2015 年 10 月 8 日,CIPS(一期)顺利投产。截至 2018 年 3 月底,CIPS 共有 31 家境内外直接参与者,695 家境内外间接参与者,实际业务范围已延伸到 148 个国家和地区。DC/EP 代表着中央银行对公众发行的债务,通过 CIPS 将把债务传输到海外,即也可以对他国公民负债,通过负债进行投资、建设和消费,在获得人民币铸币权的同时,也能为我国财政资金获得更大的来源。预计将来,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一带一路的建设,DC/EP 将成为运行在 CIPS 系统上的新货币形态,并有助于建立稳定并可持续发展的人民币货币体系,助力人民币的国际化,从而规避美国基于 SWIFT 对他国的美元经济进行监控并实施长臂管辖。另一方面,DC/EP 还面临与 Libra 稳定币、其他国家的法币,尤其是其他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进行兼容和操作性的考验。

DC/EP 起步于 M0,但不止于此,从简单的支付开始,但不限于此。未来,DC/EP 将为人机物深度互联提供介质,为全要素、全生产链、全价值周期的全面链接提供支撑,为智能社会提供公共品和金融基础设施。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尚不均匀。

参考文献

[1] 数字货币可能重构全球货币体系,李礼辉,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

[2] 法定数字货币对现行货币体制的优化及其发行设计,姚前,《国际金融研究》2018年第4期

[3] 智谷微报告,《区块链在跨境支付、清算结算领域的应用分析》

[4] 数字货币为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提供新方向,曹胜熙,数字资产研究院

[5] 央行数字货币DCEP为何是M0发行,背后有何深意?,区块链蓝海,链得得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