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总市值:
0%
恐慌指数:
0%
币种:--
交易所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用传统投资人看懂的视角重读 DeFi:未来 30 年货币形态展望和 DeFi 机遇

收藏
分享

本文来源:链闻,作者:蒋涛,沙塔基金合伙人,前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

作为老牌创投机构戈壁创投的前任管理合伙人,沙塔基金合伙人蒋涛用一种更容易被传统投资人理解的视角重新展望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远大前景:货币的国界属性被打破,DeFi 实现的新的连接必定带来全新机会。

此外,他还用更让人信服、更容易理解的角度解读了 DeFi 头部项目 Maker、Compound、Uniswap 与 Argent 值得关注与期待的原因。

都说 DeFi 复杂且难于理解,不妨从这篇开始。这是一篇可以引导更多聪明人理解并进入 DeFi 世界的启蒙性读本。


近期以太坊的大跌和多起黑客事件,使得对 DeFi 的各种质疑开始被大家关注。不过,整个 DeFi 社区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危机,各个团队应对危机,展现了强大的抗压能力,这让我们对 DeFi 的未来充满希望。

我觉得,DeFi 社区值得深度思考,也应该有更广泛的讨论。为了推动社区展开更好的讨论,我乐于分享一些自己对当前 DeFi 项目的看法,以及我看到的这个领域的潜在的机会。

蒋涛,沙塔基金合伙人

我认为,讨论 DeFi 领域的机会,有必要先拉开视角,看看 30 年后的 货币世界 ,展望一下未来的潮流和趋势。

当今货币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 法币受限于国界 。而历史上绝大多数时期,货币几乎不受国界的限制。如果对比现在的「 世界货币 」美元和历史上的金银,他们在国界上的受限程度则明显不同。同时,美元的无限超发问题,正在不断的挑战其作为世界货币的基石信用,从而有机会催生出新的货币生态。作为参照,1971 年美元脱钩黄金之后的 50 年内, 黄金 价格涨了差不多 40 倍,平均每年涨幅接近 8%。

我看到的未来 30 年三大趋势

让我们先从大局着眼,展望未来。我的一些拙见如下:

  • 强势国家的法币依旧存在,但可能一个手就可以数的过来
其实就算当下,如果你进行多币种资产配置的话,就会发现你愿意配置资产的币种并没有几个。随着强势法币以数字货币的形态出现 (如 USDC) ,对大多数小国来说, 货币独立主权 在事实上将变成不可能的任务。就像去越南,美元现钞不仅可以被广泛的接受,而且可以获得比官方更好的汇率。对比现钞,数字货币的便利性会进一步加快这种趋势。最终的发展是,类似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来挂钩强势法币,可能成为小国不得不的选择。
  • 全球性企业或企业联盟所将发行数字货币
Libra 是个很好的开始,虽然短期遭遇监管困境,但即便以美元稳定币的形式出发,由于其业务的全球性,自然而然会形成对一篮子强势法币的形态,回到其最初的愿景,事实上成为一种新的数字货币。这将给所有的全球性公司指明道路,一个飞跃式的大愿景。

我们相信,就算 Facebook 不能完成这样的尝试,也会有更多的头部公司前赴后继来完成。在区块链规则透明的前提下,商业信用未必不如国家信用,特别是类似的企业数字货币,在企业生态中还能兑换成各种产品和服务。另外一个不错的参照物是 Q 币,它一定能产生价值和对应的市场流通。

  • 以 BTC 为代表 的无政府主义数字货币,将会成为价值存储和流通的工具
随着数字货币在整体人群中的渗透,特别是以上两条趋势对数字货币的推动,BTC 有机会成为数字货币中的黄金,至少是目前看到的最好选择,因为它拥有最广泛的共识基础。如果 ETH 在大众接受上述两个趋势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那大概率能完成它的愿景,成为数字货币中的石油。

总的来说,以 30 年为时间跨度,新生事物会得到大众相当广泛的认可,但还无法完全取代原有体系,有可能形成 三足鼎立 的动态平衡。不管上面提到的 1、2 还是 3,由于区块链的出现,数字货币必定导致货币的国界属性被打破,新的连接必定带来新的机会。

回到现实,我们来谈谈对现有 DeFi 项目的看法,以及可能存在的机会。

DeFi 龙头 Maker 给我们哪些启发?

首先说说 MakerDAO 。作为 DeFi 的标志性项目,MakerDAO 可以说开创了 DeFi 的新时代。在借贷相关的 DeFi 应用中,Make 的锁仓量也长期遥遥领先。

Maker 在现有的 DeFi 项目中拥有最成熟的机制,特别是 MKR 持有人对系统性风险要承担兜底的设计,很好的体现了「 谁受益谁负责 」的大原则。MKR 的持有人在享受稳定费收益 (用来回购) 的同时,必须承担额外的所有系统风险。这种对现有股权机制的模仿,第一次大规模应用在社区,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公司股权制,但又非常类似的易于理解的生产关系。我们相信这是一种进步,也是 Maker 对 DeFi 社区的最大贡献。

3 月中 ETH 大跌,同时以太坊网络拥堵,加上 Maker 现有拍卖清算机制的一个「漏洞」 (当然,Maker 认为这是一个「特性」) ,整个 Maker 体系产生了 530 万美元 的不良债务,之后通过拍卖增发的 MKR 成功解决了不良债务的问题。由于整个区块链行业尚在早期,出现各种问题和漏洞是不可避免的,MKR 的机制有效保护了各个生态参与者。

强烈建议其他 DeFi 项目,甚至一些 CeFi 项目,参考 MKR 的机制 ,让自己的项目能有足够的试错空间。

有人说,「DeFi 是 ETH 大户们的自我救赎」。如果 DeFi 只有 Maker 一个项目,这个描述还挺精准的,同时这也指出了 Maker 的发展问题。Maker 本身借鉴了不少 美联储 的机制,但两者显著的不同在于,美联储质押的是美国国债,也就是未来,本质上是在印钱;而 Maker 超额质押的是某种实体资产,本质上是个当铺生意:客户因为某种资产 (ETH) 的流通性较差,来当铺质押,换取流通性更佳的美元稳定币,并为此支付一定的利息 (稳定费) 。不同资产的流通性差异会导致不同的利息。因此,ETH 的大户数量和 ETH 的市值将成为 Maker 显而易见的天花板。

Maker 社区引入 多抵押资产 ,也是希望解决这个问题。不过现有的 ERC20 Token 的市值,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再往下发展可能变为 staking 的变种,成为锁币的一种手段。

BTC 的市值差不多是 ETH 的 8 倍,是突破天花板最明显的选择,也是当前 CeFi 中最主要的抵押资产。由于 BTC 的原生协议缺乏交互性,要么等待各种跨链方案的落地,要么通过第三方发行的 ERC20 的 BTC token。

做为投资人,我们期待看到,BTC 在 DeFi 上的突破,至少给用户提供更多一个选择,从而产生和 CeFi 的竞争,来给整个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

除了数字货币,其他流通资产的 抵押借贷 ,比如黄金,股票,债券,也是机会。虽然这些资产在短期内必然需要通过第三方先 Token 化,再进入 DeFi,甚至需要中心化的清算机制,但我们认为这并不是问题。

当铺开门做生意,不应该有去中心化的洁癖。核心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区块链 / DeFi 的特性,提供比现有资产抵押借贷更好的解决方案。Maker 创造了 ETH 抵押借贷市场,但最终的胜利者将创造比现有市场更有效的 资产抵押借贷市场

Maker 的扩展方向和潜在挑战

除去资产端,生成 稳定币 的对标尺度,也是一个扩展方向。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具有最强的流通性,肯定是首选。看起来欧元和日元可能是接下来的选择。人民币则由于前有 USDT 的市场共识,后有 DCEP 加上监管的政策原因,可能很难发力。

不过回到问题的本质,为什么 DAI 可以标定 美元 ,主要是由于 ETH 质押和清算的尺度是美元,也就是说 oracle 决定了价值尺度。由此来看,欧元或日元是否能提供具有流动性的有深度的可靠的 oracle 价格,及与之配套的清算深度,可能是实施中要考虑的。同时, EURD AI JPYDAI ,在当地市场的可用性,是否被大多数支付对手方所接受,交易是否有足够的深度,也会深深影响 EURDAI 和 JPYDAI 的价值。

说到更好的对标美元,Maker 最新加入抵押资产的 USDC ,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虽然存在一定的中心化风险,但未必就比 BAT 的风险更大。而且考虑到将来的实物资产抵押,一定程度的中心化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必不可免。实际上在 ETH 和 BAT 稳定费率 都为零的情况下,USDC 的稳定费率还为 6%,清算线也高达 120%。我认为更低的稳定费率和清算线,将有利于 DAI 的稳定。DAI 本身的机制只能粗略跟随美元,USDC 可以直接 1:1 兑换成美元,利用套利者源源不断的流动性可以帮助 DAI 更精准的锁定美元。

换个角度来看,用一种稳定币 (USDC) 质押生成另一种稳定币 (DAI) 看来起来有些奇怪,但实际上如果不是 套利 的因素,恐怕没人会有动力来进行这样的借贷,特别是 USDC 的流通性可能还大于 DAI 的情况下。既然没人有动力,那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套利服务的,应该尽量降低套利的成本,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Maker 为 DeFi 打开了崭新的空间,在机制上是最为成熟的 DeFi 项目,并且还接受了时间的考验,点赞一下。但 Maker 的天花板也比较明显,首先是 ETH 的市值,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不能开启原生数字货币以外的流通资产质押借贷,那他只是一个为小众服务的项目。

结合之前讲到的 30 年展望,其中最为重要的趋势,就是 大众的进入 ,如果不能让大众进入,如果不能提供一个比现有方案更好的区块链解决方案,那么只服务币圈的项目可能慢慢会被边缘化。

Compound 最让我兴奋:这是美元余额宝的雏形

谈了 MakerDao,接下来我们来看 Compound

乍一看 Compound 的商业模式,并不如 Maker。Maker 可以获取整个利息收入 (稳定费) ,而 Compound 作为 活期借贷市场 ,只能收取利息的一小部分 (15%) 作为收入。同时,Compound 被复制的可能性要比 Maker 大很多:创建一种新的稳定币,需要各种使用场景的配合,先发项目的优势容易被积累,而作为活期借贷市场,新项目借鉴下代码,再加上提供初始的流动性,比较容易利用利差的优势吸引用户,从而产生同质化竞争。看上去,如果商业模式不进化,Compound 所在的这个市场可能很难被垄断,换句话说,即便 15% 的利息收入的空间也有可能被进一步挤压。

但是事实上,DeFi 借贷领域让我真正兴奋的反而是 Compound。

Maker 虽然有各种优点,但比较难以接触真正的大众市场。Compound 上的借贷方,需要质押数字货币,和 Maker 的用户群画像应该比较接近。但 Compound 上的存款方,完全可以是需要更高收益的大众。利用 USDC 等稳定币与美元互换较为便利的特性,完全有可能创造一个 美元余额宝 的市场。

在余额宝之前, 货币市场基金 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这个明显优于银行活期的产品,仍然与大众无缘,直到余额宝让它席卷大众。如今类似的情况是,在美国,美元的活期利率远低于 1%,最好的货币市场基金收益大约在 1.4%,如果 DeFi 能提供 3-4% 的活期利率,美元余额宝的故事完全可能再次上演。当大众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才是区块链真正起飞之时。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Compound 创建的资金池,天然的与智能合约产生了完美结合。传统金融想要做同样的资金池,不仅需要强大的品牌信任,还要付出大量的 流程和监管成本 ,毕竟人来管理的资金池是罪恶的源泉。再考虑到实时清算的自动化,可以想像传统金融机构实现的臃肿、低效和高成本。对比 Compound 的简洁,无需信任,由智能合约来管理资金池,可以说 这是目前为止我看到的智能合约最有说服力的用例 。每当我的投资人问我区块链有什么是传统金融做不了的,这往往是最好、而且他们最容易能听懂的例子。

然而,靠数字货币的抵押借贷到底能支撑多大的市场?随着存款资金量的增大,3-4% 的利率能坚持多久?这些更本质的问题也在困扰着作为投资人的我们。

对这些问题,我们有一些观察和思考,但还远远不够:

  1. 我们看到一个至少 10 亿美金 的 CeFi 市场,抵押借贷的用户在用大约 10% 的年利率进行借款。
  2. 由于质押物缺乏大众的接受度,更高的 借款利息 往往是必须的,可以参照一些用稀有宝石 / 收藏做抵押的信托借贷产品
  3. 全球市场的 利率 本来就不相同,比如中国的借贷成本高,而日本的借贷成本很低。区块链能否可以利用其跨域国界和币种的特性,来拉平全球的利率?
  4. DeFi 合约,进一步缩减了中介的存在,是否极大降低了 跨国界跨币种 的交易成本?
我期待创业者们给出更好的答案。说到去中介、拉平世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这是不是和 互联网创业 在本质上很像?

Uniswap 为何在去中心化交易所赛道脱颖而出?

谈了两个借贷项目,下一个我们来聊聊 Uniswap。

相比其他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 ,我对 Uniswap 情有独钟。根据之前十几年的互联网投资经验,颠覆者必定拥有不一样的体验。大量长的和中心化交易所一样的 DEX,和中心化交易所相比,在性能,深度等各种交易指标上落后一大截,正在做着契而不舍的追赶,真正的所谓亮点不过是 资产的非托管 。这些在我看来,很难成为颠覆者。

而 Uniswap 的成功,让我想起了早期互联网创业:极简的团队,在相当长的开发过程中模式受到大量质疑,居然也没什么竞争者;产品诞生于创始人的执着和对用户需求的敏感,上线后发展超乎预期,市场才开始关注原来 DEX 还可以这么做。

吸引我的另一个点是,Uniswap 提供了外汇交换类似的 币币交易 体验,应该要比买卖股票类似的体验,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这个 Kyber 做的最早,但 Uniswap 更进一步,用 算法自动做市 取代了人工做市商。看起来只要中心化交易所提供着充足的流动性,套利者可以很好的将实际价格反映到 Uniswap 中。

此外,Uniswap 做市商提供的 流动性池 ,和上面说到的 Compound 的资金池类似,在我看来是应用 智能合约 的最佳场景之一。

Uniswap 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个是 交易滑点 过高 ,特别是对大额交易来说,这限制了使用场景和对价格敏感的用户人群。另一问题是,币价波动过大的话,可能使做市商获得的交易费不足以覆盖被套利的损失而出现亏损。

滑点问题,我看 Uniswap V2 和一些类似的项目 (如 Curve) 都提出了各自的方案,更改现有的价格曲线,在波动不太大的情况下大幅降低现有的滑点。而做市商被套利的问题,可以让做市商自己也成为套利者,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规避。做市商各自的算法和规则,可能会让不同的做市商之间出现盈利分层。

这里顺带说下 Curve 。稳定币之间的互换,我们认为是刚需。现有中心化交易所也不好解决,0.1%-0.2% 的交易手续费,对有美元支撑的 大额稳定币 互换 (比如 USDC 和 PAX) 来说,成本还是太高了。而且大额的交易价格也很难稳定在 1:1。实际上,各类稳定币的流通和使用场景各不相同,在 DeFi 里存贷的利率也有差异,Curve 这样的应用有着相当的市场空间。

有人会担心 Uniswap 的商业模式,担心该平台如何获得收益。我觉得,如果用户获取了便利的体验,做市商又能依靠提供 流动性成本很低 的获取交易费,那么作为平台的 Uniswap 的捕捉到价值,并不会是难事。

下一个大机会:从智能钱包到全球虚拟账户

最后想谈谈智能合约钱包,例如 Argent

传统钱包对区块链的各种概念没有进行用户体验上的包装,对大众用户来说门槛太高。先不说一大堆不能复制不能截屏的助记词,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遇到过,小白用户想向你转账 ERC20 token (如 USDT) 时,被提示 ETH 不足时困惑的神情。如果他们没有直接放弃的话,一般是以下三连问:ETH 是啥?为什么转账 USDT 要收 ETH,手续费不能收 USDT 吗?哪里去获得小额的 ETH 作为手续费?

然后?一般就没有然后了。

钱包作为大众进入区块链世界的门户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传统钱包为熟悉区块链的人群开发,对普通用户不够友好,用户转化成本太高。随着 智能合约钱包 的出现,让我看到了 大众进入的可能性

打开 Argent,直观的感觉是更像一个 银行 app ,没有助记词,私钥可以通过朋友或者邮箱 / 手机确认「恢复」。可以方便的接入 DeFi 进行「理财」和「借贷」 (而不是打开 compound 的网址) ,甚至贴心的帮你计算好获得了多少利息。像不像余额宝?

结合之前谈到的美元余额宝的机会,和 USDC/PAX 与美元互换的便利性,进一步把 Token 包装成数字美元,而弱化背后的稳定币都是有可能的。对用户来说,这就是个可以获取更高活期利息的 美元余额宝 ,用户不用管你背后用的是 USDC 还是 PAX,使用的平台是 Compound 还是 CeFi,我存进来美元,到时候利息加本金取走也是美元就好了。

把这个思路再延伸一步,是否有可能利用数字货币,产生一个 全球虚拟账户的概念 ?以某种法币或稳定币计价,在数字货币的世界里进行投资,理财和借贷。当用户在不同国家使用时,能即时兑换成当地货币,进行消费和转账,绕开现行的 SWIFT 和 Visa/Master 体系,这本身具有巨大价值和潜力。

看向未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总的来说,如今的区块链行业,看上去好像只有 金融应用落地

这也容易理解,金融是个足够大足够传统的领域,基于互联网的 FinTech 要么转变成了大数据公司,要么由于资金池的人为管理问题而陷入泥潭。互联网连接一切的特性,被国家和货币的边界所打断,从本质来讲并没有特别成功的改造金融领域。我期待新的创业者和区块链技术,能 实现金融领域的全新改造

现在来看,区块链行业的现状有点像 2008-2009 年的移动互联网,App Store 里充斥着各种成功的小游戏。然而,游戏只是今后十年移动互联爆发的起点。我想,金融对于区块链来说,也是这样。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