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特专栏 | 疫情之下的支付革命:给CBDC带来怎样的启示?
本文作者:清澈的空气,巴比特资讯经授权首发。
3月下旬,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越来越多国家地区蔓延荼毒,人们的日常行为因为疫情发生改变,减少接触,保持距离,避免病毒传染,体现在消费支付方面,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开始接受非接触支付方式,代替以往的接触式支付:现金支付和密码卡支付。这种变化不论是临时性措施,还是永久定制,势必影响着今后的支付方式和市场格局,也给正在不断发展的CBDC研发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各国纷纷提高非接触支付限额
3月的最后一周,万事达和维萨两大国际支付组织分别发布消息,支持欧洲各国提高非接触卡支付上限,其中欧元区国家13个国家的万事达非接触卡支付上限从25欧元提高到50欧元,另外16个欧洲国家也纷纷临时或永久提高非接触支付上限。如英国非接触支付上限从30英镑提高到45英镑。就连热爱的瑞士人,非接触卡支付上限也从45瑞郎调整到80瑞郎。
其他国家的非接触支付上限也在逐步提高:4月初加拿大的万事达和维萨非接触支付上限从100加元提高到250加元。澳大利亚的支付行业自治组织AusPayNet宣布疫情期间非接触支付限额从100澳元提高到200澳元。
万事达还宣布,支持在中东和非洲地区提高非接触支付限额。
非接触式卡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其技术特点是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芯片卡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作为一种电子新技术,它具有可靠性高(与读卡设备之间无物理接触,避免了接触读写带来的各种故障和损坏)、操作方便快捷(用卡时没有方向性,交易速度比接触式卡快一半)、加密性能好(卡序列号是惟一的,交易处理前三次双向验证)、防冲突机制(防止数据干扰,读卡设备可同时处理多张卡)、数据保存时间长(数据擦写10万次,保存10年)等优点,而且还可以一卡多用,在同一张卡上可以设置不同密码和访问条件。
近年来非接触卡的应用已相当普及,如在欧洲,75%的万事达卡交易都是非接触式的;在中东和非洲地区。2019年非接触支付交易增长超过200%,POS交易中每9笔万事达卡交易中就有1笔是非接触式的。
疫情之前,非接触卡使用时从安全考虑,对小额支付设置了一定免密限额,可以不用接触支付终端的密码录入设备。如英国原先的非接触卡支付免密限额是30英镑,按照市场物价1杯拿铁咖啡£2,买个汉堡£7,打趟车£20。这些属于日常高频消费,对时间要求比较高,使用免密功能可以提高支付速度,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疫情爆发后,这种免密限额除了上述便利,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由于在限额以内的支付不需要接触密码录入设备,而且缩短了付款处理时间,减少了人群聚焦,有利于阻止新冠病毒传染,令消费者感到安全放心。因此这种支付方式受到政府、卫生部门、商家和消费者的欢迎,提高免密限额正是为了满足疫情期间有更多公众使用这种支付方式消费的需要。
非接触支付不仅指使用带有特定标识的支付卡,还包括使用带有近场支付功能(苹果支付、谷歌支付、安卓支付和三星支付)的手机、平板或智能可穿戴设备如手表、腕带等进行非接触支付。所以万事达等支付机构提高的非接触支付限额也包括通过这些设备完成的支付活动。如拥有1200多家门店的美国杂货连锁店Publix最近为客户提供了多种非接触支付方式,包括非接触式支付卡、Publix移动应用和苹果、谷歌等手机钱包。沙特金融管理局在3月底把个人电子钱包月额度提高到2万沙特里亚尔。
二、企业推广非接触式购物
广义上的非接触支付,应该还包括线上支付,从选择商品或服务、完成支付、物流运送到送货上门,全过程可以完全实现无接触。广大的中国网民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全程无接触带来的安心放心,现在无接触线上购物在全球很多国家地区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
中东地区著名电商平台Noon联手Visa为阿联酋和沙特的新客户提供支付9折的优惠活动。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阿联酋和沙特两国消费者要求送货上门的业务量激增。Noon制定了一些防范措施,如取消货到付款、只接受预付货款,结账页面增加“无接触收货”选项,对仓储设施和货物包装进行消毒,监控仓库和送货人员的健康状况,防范病毒传播。
3月中下旬,由于芬兰政府采取封锁首都地区、限制边境交通、禁止10人以上集会、关闭学校等措施,并敦促公众尽量呆在家里,芬兰电子商务销售额激增,一下增长了60%。
特斯拉在美国推出了非接触式购买,从预定、试驾到实际交付,全部采取非接触方式。
据移动应用数据分析机构App Annie 的监测,3月29日至4月4日一周里全球购物应用的下载量达到1.06亿次,其中沃尔玛app日均下载量较1月份增长460%,位居全美购物app第一。在大力推进网上购物的同时,沃尔玛也为线下购物顾客提供了非接触式服务,如顾客自助结账由触摸屏幕改为扫描二维码,把协助客户装运货物的程序改为非接触方式等。
三、以数字货币刺激经济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新冠疫情让我们对以前只停留在概念层面的“直升机撒钱”有了直接感性的认识。各国政府都制定了针对居民个人的经济援救计划,但通过什么渠道或支付方式将这些福利发放到公众手中,却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难题。
3月27日,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880页的法案中有关对个人直接支付的经济援助为:根据申报者2019年的纳税申报单和2018年的信息(如没有纳税申报单),对年收入低于7.5万美元的成人每人发放1200美元现金支票,每个儿童500美元。
根据布鲁金斯税务政策研究专家伊莱恩·马格说,美国有多达1000万低收入、无子女的成年人符合享受政府补贴的条件,但是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会得不到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由于低收入者不报税,税务部门没有他们的信息,无法核实其收入更无法找到他们,即使采取寄支票的方法也无法送达。鉴于2008年类似政策推出时的经验,发放支票时间要3-9周,而这次遭遇的疫情不同于08年金融危机,无法通过现场领取来应急。另外,据密歇根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08年政府对个人提供的经济救济,只有20%的人使用支票购买新资产,48%的人偿还了现有债务,其余的人则用于储蓄。显然,传统的支付方式对于精准落实货币和财政政策是无能为力的。
为此,国会两党最初提案草稿中曾提出建立数字美元钱包,通过钱包发放以数字美元为支付手段的政府救济金。这是美国立法者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数字美元的概念。虽然由于不具备实施的条件,没有进入正式通过的法案中,但说明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支付系统需要做出重大变革。正如前纽约联储官员、繁荣基金会高管Ezechiel Copic所说,“拥抱技术的力量,并将类似于数字美元的机制纳入刺激反应,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个非常需要的步骤。”央行数字货币不仅只是具有提高分配效率、提升金融普惠程度的优势,它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的可编程性,给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传导和实施带来新的气象,特别是应对新冠瘟疫这种特殊场景。
四、疫情与非接触方式给官方支付体系改革带来的启示
国际清算银行Auer等人最近发表文章谈到新冠疫情对于未来支付方式的发展带来两重影响, 一是疫情大流行凸显了央行数字货币的重要性 ,广泛通用性方面应当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能够支持包容社会各个层次,特别是没有银行账户的人群。这类人在全球有17亿人,未来的CBDC设计必须考虑这些人群的特点和需求。根据世界银行2017年Findex报告,在发展中国家,只有40%的成年人或者说大约一半的手机用户能够使用拥有手机和接入互联网。而那些没有手机或者不能接入互联网的人不但不享受不到未来新支付技术的福祉,反而有可能因为 数字鸿沟 加速贫困; 二是新冠传染病大流行刺激了非接触式支付经济的发展 ,未来的CBDC设计应当考虑瘟疫这种特殊场景。从目前一些CBDC设计方案看,扫码、近场支付、刷脸都属于非接触支付方式。但是在现金与CBDC兑换的一些场景里,有没有考虑过嵌入非接触方式?比如从柜员机用现金换取CBDC,或者用钱包里的CBDC换取现金时。
另外,官方一直以来对于私人机构侵蚀支付市场、造成市场严重碎片化的担忧,在疫情期间有可能因为优胜劣汰有所加剧,法国央行副行长丹尼斯·博在最近一次讲话中提到欧盟近2/3的银行卡支付(特别是跨境交易)都是使用维萨卡和万事达卡的国际支付方式结算,有18个国家则完全依赖于这种方式来处理其国内交易。而限定使用某种专有技术如近场支付使用的传感器或支付受理软件等,也会对自由竞争构成阻碍。在移动支付市场,对于苹果和三星操作系统的依赖十分明显。这些对于弱势人群来说都很不利,比如经济窘迫的他们还得另外支出一笔钱去更换可以用来支付的手机。 维护兼顾多类人群需求的支付解决方式,包括保护现金的存在与使用,同时发行无差别面向全社会的新型央行货币,在 CBDC的设计中应当考虑移动设备的兼容性,就低不就高,这是未来官方支付体系改革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