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龙头加速抢滩区块链
中国证券报记者 戴安琪
来源:中国证券报
多位险企人士近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区块链在保险行业的应用,触角已经深入到各个端口,多家龙头险企相继成立了区块链保险实验室,并投资数千万元用于区块链的风险防控。
险企布局侧重点不同
一位险企人士表示:
“目前投资在区块链技术相关初创公司的资金超过10亿美元,投资金额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投资互联网初创企业的4倍。”区块链被认为是我国最有可能在保险行业普及和推广的未来技术,从2016年起,区块链开始受到保险业关注。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保险行业应用区块链的技术从传统大型保险公司开始,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才逐步展开。国际上,2016年英国劳合社承保了由SafeShare公司运用区块链技术对优步(Uber)的实时保险服务;欧洲保险巨头安联集团2016年使用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处理巨灾互换和巨灾债券交易,将此类业务结算时间从原先的数月缩短到数小时。
在国内,2016年阳光保险推出了“阳光贝”积分,还推出具备区块链特性的微信保险卡单“飞常惠”。2017年泰康保险集团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积分管理平台,泰康保险集团采用基于超级账本Fabric(HyperledgerFabric)架构的企业级区块链,打造积分管理平台。同年,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两大巨头也开始布局区块链。2017年中国人寿首次与蚂蚁金服合作,尝试将信息公开,2018年与区块链支付管理公司QatarPay合作。2017年中国人保推出区块链养殖保险服务平台,并于次年与DNVGL和VeChain合作,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
在互联网保险方面,据众安保险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提交区块链相关专利129项,实审公开可查112项。目前,众安保险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高扩展通用性区块链协议Annchain,已经成为工信部首批三大开源链之一,也是首批通过“区块链参考架构”测试的5个产品之一。
助力险企突破行业痛点
分析人士认为,保险公司纷纷涉足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突破保险业的局限性或痛点,首先,可以使保险营销突破传统营销空间,通过精准化营销搭配特定的情景模式获取客户;其次,区块链可以运用于创新型相互保险模式、智能型的区块链保险合约、转变型的保险自我监管平台和开放型的保险信息流通数据库;第三,互联网保险饱受诟病的两大问题是信用和安全,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保护保险消费者隐私和权益,降低互联网保险成本并提高网上交易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使这两大弊病迎刃而解,推动行业转型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借助电子存证、智能合约等方式,区块链技术可贯穿至动态定价、保险签约、数据运营以至于保险资金运用等方面,还可通过外部连接,与监管部门、其他机构主体、行业间多维联动。保险公司可降低产业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也将为监管部门提供统一的业务接口、数据标准,实时协同业务监管。
保险人士表示: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可以助力保险脱媒,降低保险中介费用;点对点的联系可以突破时空界限,突破传统互助保险的局限性,使同质风险个体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互助;另一方面,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性,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内部风控能力,由于不可篡改性可以确保账本系统、资金和信息的安全;建立区块链的总账系统,提高财务安全。”
用户与数据安全受关注
“尽管区块链可在保险业发展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但从实际推进情况来看,还面临一些应用风险。”众安科技首席技术官李雪峰表示,技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对于业务创新,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积极探索其发展规律,加强对区块链的安全风险研究和分析;区块链技术发展中带来的数据风险中,用户和数据安全是主要挑战之一,经典区块链上面的账户并非是匿名的,只是非实名,交易数据也是公开的,但这些特征和现实世界中的金融合规要求有冲突。
某保险业研究员表示,区块链保险运用对保险监管也带来影响和挑战。一方面由于区块链采用多方验证的交互式共识平台,能够提高交易主体的信任机制,实现区块链业务间的自我监管,这可以减轻保险监管压力。另一方面,保险监管的内容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相关技术和平台不存在纰漏,不存在恶意欺骗的系统和交易记录。区块链保险下监管可能出现三个转变:由原来的制度监管转变到技术监管,从政府监管转变到行业自律,从公司合规监管转变到社会监督监管。同时,区块链技术运用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和风险,这也是未来保险监管的新挑战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