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TO的未来机遇:Web3淘金热中卖铲子?
原文:《 「代币化的未来」的 STO 的机遇,是在淘金热中卖铲子 》
原文作者:北辰
原文来源:链茶馆
在香港Web3嘉年华的闭幕式中,万向区块链董事长、HashKey Group 董事长肖风发表了压轴演讲《Web3应用的三代币模式》,结论是 「Web3创业项目应该选择 STO」 。
这个结论的背景是 HashKey 拿到了香港唯二的交易牌照,Web3公司可以在这里进行 STO。
那么 STO 是什么?能否代表「代币化的未来」?未来的机遇在哪里?本文尽量用最少的文字讲清楚。
1.STO 是什么?
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即证券型代币发行,简单来说就是把证券给代币化。
lCO 也是把证券给代币化,但启动 lCO 没有任何门槛,几乎等同于「首次空气币发行」,所以 2017 年流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到 2018 年名声就臭了。于是一些Web3公司(那时还叫区块链公司)开始探索新的发币方式。
比如换汤不换药的 lEO,给发币增加了一道审核——让交易所拿自己的信誉来担保,这个黑色幽默决定了后来约等于「首次空气币发行」。
与此同时,STO 这个概念也被提出来,就是在马耳他这种加密友好国家里发币,但也仅限于在马耳他合法。
要知道马耳他的人口才 4 万多,还不到天通苑小区常住人口的十分之一……所以这种 STO 就是项目方花钱给 ICO 买了个 PR 的素材。
2. 香港的 STO 和马耳他的 STO 有什么不同?
马耳他的 STO 与香港的 STO 都是「合规的 lCO」,不过马耳他与香港有着本质的不同——香港是世界级金融城市、亚洲金融中心、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
也就是说, 在香港合规发币,你就能合规地向全球市场销售 (虽然从港股的活跃度来看已经不配成为亚洲金融中心……)。
而且抛开市场不谈,就 STO 本身的要求而言,它们也有着天壤之别——马耳他的 STO 花小钱就能买到,但在香港启动 STO 的流程和标准就跟在香港发行证券差不多,所以含金量截然不同。
3.香港的 STO 是否会迎来爆发式扩张?
香港支持 STO,是港府和大陆加密资本的合作——港府需要新资本的涌入来弥补过去几年流失的资本,大陆加密资本需要合规和背书,而 STO 就是双方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预期拉满,未来能否如愿迎来爆发式增长? 这完全取决于准入门槛。
如果上币以及投资的门槛比较低,那么吸引力甚至能超过 lCO。如果你知道多年前仅靠内地散户支撑的地方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话,那么市场容量远远大于内地的地级市的香港就更可想而知了。
不过这个假设不成立,至少就目前来看,香港的监管原则是「相同风险,相同方法」,即使放宽也不会差太远。
4.所以我们应该期待 STO 的什么?
由于香港可预期的监管政策,证券型 Token(SecurityToken)不必抱有期待,因为够资格发行证券型 Token 的Web3公司直接上市就行了,那个市场容量更大。
NFT 直接对标数据资产市场即可,所以可以判断它有市场,但不大。
功能型 Token(Utility Token)倒是值得期待,它的定位是生态积分,是免费赠送的而非融资工具。HashKey 会先打个样——发行平台币 HSK。
不过最值得期待的不是上述三种代币,而是 STO 服务商……
STO 需要专门设计代币经济学、法律结构以及代币铸造等,才能在受监管的交易平台上挂牌交易,这就需要专业的 STO 服务商以及相关配套服务。
这就像在淘金热中卖铲子,不管淘金能不能成功,卖铲子总是一个稳妥且真的能赚到钱的生意。
不管 STO 能不能完成它的叙事——继华尔街模式、硅谷模式之后开创出属于Web3的共享资本模式,但至少会有一波资金愿意为政策红利来充值。
Bitcoin Price Consolidates Below Resistance, Are Dips Still Supported?
Bitcoin Price Consolidates Below Resistance, Are Dips Still Supported?
XRP, Solana, Cardano, Shiba Inu Making Up for Lost Time as Big Whale Transaction Spikes Pop Up
XRP, Solana, Cardano, Shiba Inu Making Up for Lost Time as Big Whale Transaction Spikes Pop Up
Justin Sun suspected to have purchased $160m in Ethereum
Justin Sun suspected to have purchased $160m in Ether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