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Market cap:
0%
FGI:
0%
Cryptocurrencies:--
Exchanges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普通投资者如何度过熊市?”

Collect
Share

隔夜Crypto颓势不减,BTC、ETH当日跌超10%,市场的信心似乎在一天之内又被抹去。很多人会觉得很惶恐不安,避此时如避蛇蝎,反倒是对真正可怕可怖的“牛市”充满期待。然则,真正能拿到结果的人,最需要明白的却是如何渡过“熊市”。

 

推荐一本书:


作者:马克思韦伯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思韦伯大名如雷贯耳,但真正读进去这本《新教》的人却寥寥无几,作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这本书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的由来和投资的“源头”,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建立了以哲学思辨结合历史理性来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我是有非常大的共鸣,因为这和我过去对于投资的思考模式极为相似,故而跟大家分享。


*关于这个市场/参与者的结构。


这点放在最先提。很多人应该会注意到,每逢市场处于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就会在各大社区流传很多“三无图片”和荒谬至极的“配套故事”。


首先就是“门口沟赔付即将引发市场超大幅度抛压”。这个故事持续到现在还是非常有受众,但如果仔细去想一想,这个事已经说了5年了,BTC涨了多少倍了,怎么可能买的回来,怎么可能赔的了那么多?


造谣者自然是非蠢即坏,但传谣者信谣者真就太过蒙昧无知了。


当然,这也是反映了一个市场的时间形态和市场参与者的形态。


从市场参与者来看,其实有三个结构层次。


1)市场流动性提供者。


这是个好听的说法,那不好听的说法就叫做“韭菜”。这些人参与资本市场,只会跟着消息操作而进进出出,对资本市场没有任何概念。酷爱高买低卖,对于市场的帮助只是提供了一定的流动性。


2)技术交易者。


这部分人的特点就是“看图说话”,基本是根据“上涨/下跌趋势”而交易。他们研究的是类似概率学的东西。比如前期涨幅如何,是否突破前高/前低,是否有热点题材等因素,在有限的震荡内,做一些高抛低吸的操作。


3)赵括式投资人。


泛指有一定资本市场的投资人。会懂一些简单的资产配置,也学习过很多关于投资的知识。但这些人会跟“赵括”一样,纸上功夫深。比如入市之前,看到书上说“市场会有风险,甚至有超乎预料的风险”这几个字的时候以为自己能够承担,然而一旦市场出现暴跌50%就方寸大乱,即便是在去年5.19生存下来的投资者,再经历今年初50%的跌幅,一样溃不成军。


“交易派”之所以在市场上能长存不死,就是因为在过去的历史中,市场大部分时间都是呈现“箱体震荡”的状态,大家高抛低吸,也能苟全性命于乱世。但真正能让人获得极高投资回报率或者极大的投资亏损,却总是在“突发情况”。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大家对于自己的认知总是会过分高估。比如自己的资金问题,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举个例子,也是市场上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在入市之前,大家都非常明白,也下定决心想做到“别人恐惧我贪婪”。但实践起来两个问题:


1.别人恐惧的时候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市场跌幅只有%,10%,20%的时候,所有人都记得这句话,开始加仓;但继续又下跌了50%,下跌了60%,甚至是80%呢?这时候大部分人都会陷入怀疑,“怎么办?”、“还会不会跌?”,过去定下的计划全被打破。要么ETH跌到1.8K的时候看1K,1K的时候看0.5K。


2.需要贪婪的时候没有本钱。


这里面的问题有两个,源自于对市场风险的错误认知,导致在5%,10%的时候加仓太狠,以至于在暴跌50%,60%的时候没有本金了。又或者是另外一种情况,即在入市之前,把“积蓄”当成了“闲钱”,自以为自己能存个“三五年”,结果关键时候又需要买房,或者家里又出了状况,甚至是因为就业环境出了问题,赚不到钱了,被迫在极低的位置清仓救命。这部分人不是不想坚守,是实在不能坚守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参与者们,会在资本市场的无数大周期中被大浪淘沙,与资本市场互相促进“进化”。


美股是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但美股的散户比例极低,即便是有活下来的,也是从机构中“退役”的个人投资者,真正的散户比例不到10%。大A是只发育了三十余年不成熟的资本市场,真正的散户比例是40~50%;这个数字在前年更高,但这几年被消灭了不少。


Crypto的市场比大A更野蛮。由于市场总市值过低,机构参与度更低,几乎全是散户。大量“市场流动性提供者”和“技术交易者”充斥其中,以至于“好时更好”、“坏时更坏”的市场特性被放大到了极致,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极高的杠杆率让牛市泡沫更大;全面性地踩踏抛售让熊市的跌幅更大


同时,根据被消灭的散户(优胜劣汰)来决定了市场的成熟度和零和博弈的难度,最终让市场波动率偏向于一个较小的方位。对了,这里还有一个参考依据就是私募基金规模和二级基金规模


*普通投资者怎么度过这个阶段?


这些问题可以解决吗?可以却又非常困难。


说可以,因为“说”起来非常简单。只要做到“市场血流成河的时候,我还有子弹”,然而,这句话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但很难在思想上深刻的意识到并反馈到实践上去。这里面起码涉及到3个认知因素


你是否对你的资金实力有深刻的认知?


如前文所言,很多人错误得把“积蓄”当成了“闲钱”,或者说自己本身对生活没有“忧患意识”,比如


①关于收入。自己获得经营收入的工作是否真的足够稳定?会不会失业,假如失业了多久能找到下一份工作?周期是多久?在失业的时候需要多少钱来维持生活开支?


②关于疾病。至亲或者自己对于疾病的防控是否足够?假如碰上一场大病,是否有保险和资金储备?


③关于生活刚需。在一些刚需上是否预留了资金?比如子女教育,购房等等?


很多投资人是没有意识到这些情况,所以即便是自己有坚定的想法去执行策略,但总会因为生活上的问题,被迫割肉离场。这是最令人难受且最无奈的情况。


但要想明白这些东西却又不简单,很多时候站在当时是根本想不明白的,一定是要自己对未来的规划、目标、追求有所思考的人才会想明白。


这其实也反映了另外一个问题,投资的成功,并非只是基于你对行业的认知,而是你对于“自己”的认知。


你是否对市场的风险有深刻的认知?


这方面的认知其实更多的是心态的认知。这不是说几句话就能理解,而是真正需要经历过几轮周期,并且看明白一些东西以后才能理解。


很多人进Crypto很早,执着于追涨杀跌,参与各种投机性活动,合约、小币、私募,且本身没有具备上桌“赌牌”的实力。这些人在过去的时间里不断得亏钱,但从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反而在错误的路上更走更远。比如去找更“靠谱”的合约老师更“真实”的消息更“有潜力”的私募


但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反思”过。假如同样的钱,用现在的收益去对比当时持有BTC和ETH的收益是如何?也许他们可能想过,但永远会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XXX的价格太高了”。


还有的人对市场的涨跌幅认知错误。这里面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你只是听过但没经历过312时对跌50%~60%的概念,和你真金白银的去感受跌50%~60%,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会。


尤其是当你满仓的时候,后者会让你在物质和精神上受到无与伦比的冲击,这次的大暴跌很多新人投资者应该是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


这是真的扛不住。因为大部分人对行业未来都没有笃定和坚韧的心态,但实际上巨大的资产缩水又是100%已经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没有更多经营收入和“想象力”的中老年人,这种损失是极其致命的。


能应对这种情况的办法,只有让自己的投资本金在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之内。但这个尺度怎么拿捏?参考上文:


假如你是年轻人,你需要预留未来2~3年的生活费用,因为年轻还有无限可能;但如果你超过了40岁,那么你要留下来的生活费用要覆盖30~40年。


因为投资不是不顾一切的梭哈去追求那本不属于你的财富;而是让你在现在的基础上可以变得更高,并且最后失败的时候也不至于无路可退。


其次就是应对市场的跌幅,不要因为FOMO情绪而被“涨幅”打动,而在5%,10%时就已经没有子弹在手。而是要做出一个长期性的投资策略。


当下你有多少子弹,在什么时候应该加多少?后续经营收入中,又有多少子弹可以补充进来?


原理也很简单,在市场暴跌的时候,用闲钱去加仓,和杠杆加仓,他们需要的“胆气”是一样大的吗?显然前者更游刃有余。


但这样的章法,规划,心态,不是参与一次周期的人就能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是真正需要经历过几次潮涨潮生,并且真正去思考的人才能体会到。


然而从“体会”再到“实践”,还隔了一层。那就会对认知的信心,对行业的信心。当你足够强大,你可以坚信自己未来一定会过得更好,投资也是一样,当你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足够强大,你同样会更有信心坚持你的投资。


当然,这也是一个过程。你我都是普通人,最切实的办法,就是让你投资到这个行业的资金,随着自己的认知而变动,并且不要动用画出红线的生活费。


因为没有全知全能,投资都有可能失败。


*如何看待机构对这个市场的影响?


根据规律,市场的参与者终将会出现“头部效应”,即机构参与者会占据市场的巨大部分,同时他们管理的资金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对市场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同时呢,市面上又传出各种关于机构操盘等神秘的故事。这就导致于散户对于机构有种莫名的依赖和恐惧。比如“机构进场啦!”这句口号很能调动散户的参与热情,“机构砸盘啦!”又很难激发散户的恐惧。


但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即散户的资金比机构资金要灵活de得多。


以华尔街为例,华尔街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对利润极致追求”的具象化产物,他们的优势是基于资本主义私有化之下的可量化、可计算。但他们是缺乏想象力,且没有创造力的机器


过去不管是LTCM(长期管理基金)的故事,还是发生在Crypto里,3AC和Celsuis的故事,都告诉我们,那些机构对于利润的追求可以凌驾于所有规则、道德之上。这是机构不可相信之原因。


另外需要提的一点,虽然他们不追求价值,但最后会臣服于价值,因为价值的表现就是社会科技进步,人类生活改善-------这背后代表的就是更大的市场和更大的利益。所以资本、机构不会谈论价值,但会拥抱价值带来的趋势。


即便如此,机构的本质对市场的影响同样的也是放大波动性,但某种角度上来说,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却又是优于机构的。


大家可能会发现,国内外的机构,在创造超强资本回报之时,他们的资金规模其实都很小的。但为人熟知以后,LP人数增加资金规模放大以后,他们的投资回报率往往会变得更低,甚至是亏损。


原因也很简单。早期的钱都是自己或者朋友的,资金规模不大的时候,是可以非常灵活且有效去处置的,尤其是在基金经理具有极强投资能力的时候,确实能创造很大的奇迹。


一旦资金规模变大以后,吸收到越来越多的注意力以后。就会出现这些问题:


①很多标的因为市值的原因没办法继续投资了。有的标的市值可能才几个亿美金,如果再投资几个亿,直接就拉到翻倍了,这还怎么投?


②吸收到市场的注意力后回报下降。越来越多的人跟风“抄作业”,回报率下降,估值出现畸形,加上为了维持回报的杠杆,最终导致大家都无回报或者亏损,夺路而逃,价格暴跌。


③参与资金、人数众多,散户开始影响基金经理。在本该可以建仓的募不到钱,在最该减仓的时候大量的人认购份额,大家注意,基金是收管理费赚钱,所以这时候基金经理就会被迫操作,导致投资回报率极其糟糕。


④办公室政治。机构内部互相斗争,基金经理上要对公司斡旋,下要对LP斡旋,中间还要面对同事斡旋,还能有多少经历去调研研判市场?


诚然,自有资金投资者在短期信息的搜集的准确度和迟滞上,无法和专业基金较量;但在资金的灵活性上,完完全全可以遵从自己的计划,从而能在这样的一个熊市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因为这时候的机构,已经在担心清盘、撤资的问题了。


以上,就是普通投资者从认知自己,认知市场,度过熊市的分享了。


1)投资的最大的收益,在于你在意识到价值低估的时候,手上还有资金。


2)做好规划,让自己的投资资金随着认知而变化。


3)做好最坏的打算,有足够的耐心能等到暴跌机会,并且勇于出手。


4)你的一生,永远要在提高认知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向前。


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在加密行业你想抓住下一波牛市机会你得有一个优质圈子,大家就能抱团取暖,保持洞察力。如果只是你一个人,四顾茫然,发现一个人都没有,想在这个行业里面坚持下来其实是很难的。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does not represent MyToken(www.mytokencap.com)Opinions and positions;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questions about content